首页 / 历史军事 / 晋末的卯金刀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五十九章 撰写《三国》(2 / 4)

作品:《晋末的卯金刀

因为每存在一个忠臣,那就是对司马氏的讽刺。

而刘泰除了想继续挖掘些三国历史的真相以外,其中很重要的便想还三国以公正。

因为,随着刘泰对史家资料的重视,很快便发现晋廷对蜀汉资料有意删减与打压。

历史上,陈寿所写的《三国志》这段历史,都是以《魏书》和《吴书》为准,对《蜀书》基本上采用能避就避的态度,这让蜀汉资料变得非常稀缺。

显然,晋廷君主也非常明白,对比起蜀汉那充满浪漫主义的治国方式,对比起政局稳定的蜀国朝廷,对比起哪怕灭国后,哪怕降将都想要复国的志向,自己的晋廷太垃圾了。

如果不是曹操给晋廷打下了结实的基础,让晋廷一开始就获得了远超蜀国的体量,那以大汉的政通人和,怕反晋复汉的起义会络绎不绝。

与之对比,《吴书》里都是些江东更烂的模样,自然要留下来好好对比《魏书》,自己统一天下,这才是理所当然,才是文明战胜野蛮。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裴松之很好的佐证了这一点。

因为刘宋皇帝让裴松之去补录《三国志》时,出于国统的正义,裴松之肯定需要多多引用《蜀书》的内容进行注释,从而让这《三国志》更加精准,也符合刘宋国统。

但偏偏裴松之找到的《蜀书》只有几篇残片,倒《魏书》与《吴书》保留的很完整。

这样刘宋王朝哪怕是想把自己续上大汉国统,也会变得很难。

所以,三国英雄留给后代的所有记载,基本上都是经过了晋廷重重审核的滤镜产物。

甚至连蜀书,这种更是属于禁书,让陈寿写《三国志》时不予采用里面的内容,全部自己重新起草新书。

即使如此,已被严重过滤过的《三国志》,都掩盖不了当时大汉的浪漫,掩盖不了魏武的雄谋,还有懒得去掩盖的东吴鼠辈。

而刘泰想得就是让荀绰现在就去努力寻找有关蜀汉的资料,让蜀汉成为季汉。

等到这份史书修建得七七八八时,自己的故事也就能套用到季汉后面了。

毕竟当初自己十几岁时跟王弥混,然后跟着刘渊混,那是因为刘渊承接的是季汉的国统,自己可从来没背叛大汉。

自己这些年也很难的,一直都在为大汉复兴而努力,可一直都是大汉忠臣。

要不是刘曜这蠢货背刺大汉,自己也不会顺天伐逆,自己的行为都是合乎礼法的!

自己哪怕杀了石勒,抓了刘曜,还不是乖乖做汉王,哪里有点想当皇帝的意思。

不要胡乱污蔑我啊!

听到刘泰的嘱咐,荀绰点点头,大王这么早就开始为汉史做准备,果然志在天下,自己也需要尽可能的去搜罗有关大汉的史书传记了。

还好,蜀国灭亡距今也不过只是五六十年,一些高寿之人到底还是活着,对很多世家来说,更有收藏书籍的习惯。

别的不说,像羊曼家里怕就是有不少的私人日记,跟魏书中的记载便有所不同。

毕竟凡《魏书》这种官方编撰的著作,那肯定经过一定曲笔,而自己想要的则是较为原始的第一手资料,这可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