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收个皇帝做小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零七章 变脸(1 / 3)

作品:《收个皇帝做小弟

许国陛见的时候,面奏调和州一部、镇江一部,移屯楚州。

和州在淮西,十四年前,许国越级上书,彼时,他的职务是“钤辖和州兵马”,之后,接连升官,奉祠居家之前,一直没有离开过淮西,因此,和州的兵,可算是他的地地道道的“旧部”。

镇江,古称京口,东晋南北朝时代,“京口兵”(即“北府兵”)是威震天下的雄兵,前有苏峻以之造乱(若非点儿太背,运气太坏,东晋倾举国之力,依然是拾掇他不下的,相关情形,可参见本书第八十章《死心否,匹配否》);中有谢安叔侄以之大败苻坚;后有刘裕以之一度恢复了半个中原,并取东晋而代之。

镇江属两浙西路,同淮南东路一江之隔,行政上,镇江虽非隶属于淮东,但彼此关系密切,金宋若发生大战,部署上,必然淮、江一体,区别只在淮为一线、江为二线,主持东路战事的,常常是淮、江一把抓,头衔中,既有“淮”字,也有“江”字,譬如丘崈的“督视江淮兵马”(见上一章)。

两宋时代,京口兵早已没落,但威名犹在,淮东有事,常常商调镇江兵北上协助,譬如,贾涉欲有事于山东,给赵拱拼凑的二千兵中,就有打镇江调过来的五百兵。

许国的要求,照准。

事实上,移和州、镇江兵屯楚州,是许国早就同史弥远商量好的,但考虑到相关问题的敏感性,此议不能出于中枢尤其是史弥远本人,由许国向皇帝面请,皇帝当场批准,枢密院奉敕执行,是最合适的。

数量上,和州调一千,镇江调三千,一共四千。

许国陛辞出京,到了镇江,点齐了三千兵马;然后,左转入长江,溯流而上,到了和州,挑了一千兵,带回镇江,会齐之前点好的三千镇江兵,大张旗鼓,沿运河北上楚州。

若是大战,尽有投入十数万乃至数十万兵力的,但因为组织和后勤的制约,行军,只能一批一批、次第出发,十数万乃至数十万大军,道路绵延,可达数百里之长,因此,四千兵一次过上路,视觉上,已是颇为壮观,颇有点“樯橹如云、蔽江而下”的意思了。

这个声势,较之真德秀上任淮东制置使,真正天壤有别了。

滚单啥的,也是一递一递的发往楚州——每隔两个时辰,楚州就能接到一张许大帅行程的滚单。

新鲜出炉的吴副帅——新任淮东制置副使吴浩,提前回到楚州(余玠留在了邳州),率一城文武,按时于南渡门码头迎接许大帅。

这一回,礼节上,谁也弄不出花样了。

制置副使是副职,不是佐贰,正副虽有别,但大体上可算平级,吴浩趋前先揖,许国还礼,二帅对揖,如此而已。

之后,许国主动伸手,虚虚搭住吴浩的手腕,轻轻拍抚之同时,连连赞叹,“长风,年少有为!年少有为啊!”然后,放声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