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第070章】(1 / 2)

作品:《咸鱼穿成年代文炮灰[快穿]

第七十章

这年头的电话不隔音,唐建党大舅哥说的话被众人听了个齐全。

听懂了唐建党大舅哥话里的意思,唐大伯一脚踢在桌子上:“妈了个巴子的。”

唐老头猛抽旱烟,哑着嗓子说:“这件事情没完。”

“对,没完。要是教育局这回给不了我们满意的答复,我们就去告状,县里不行就市里,市里不行就省城,省城要是还不行咱们就上首都。首都要不行咱们就找媒体。我就不信了,这天底下还没有说理的地方了。”唐大伯附和自家父亲说的话。

高考啊,这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呢?多少农家子弟读了一辈子书就靠着这高考改换门庭呢?要是这样的事情都能作假,让那些有手上有钱有权的人对这件事情暗箱操作,那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唐大伯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他们唐家村的人都重视教育,村里在读书的孩子不在少数,这件事情要是不查个水落石出,没准哪天被顶替的人就是他们的孩子了。

“对,这种事情不能姑息,咱们老农民送个娃娃上学不容易,家底都快掏空了就说想让他们有个好前程。这种顶替学历的事情有一就会有二,毁的可是孩子们的一生!”说这个的人家里就有马上要高考的孩子,以己度人,光想想自家孩子的学习成绩会被人顶替他就觉得愤怒难受。

“对,如果教育局给咱们的答复不满意,那咱们就闹出去,闹得大大的,天底下不可能没有咱们老农民说话的地方。”

村公所的办公室里乱糟糟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抒发着自己的看法。

唐老头等他们说得差不多了,他才道:“大家伙儿都上我家吃饭啊,我家那口子在家里杀了几只鸡,劳烦你们今天跟我们跑上跑下的了。”

村里的人丢下一天的活计陪着他们家在外头跑,唐老太太跟唐老头都会来事儿,早在回村里时她就吆喝这帮帮他们撑场子的兄弟晚上去家里吃饭了。

大家在外头跑了一天都累了,听到有鸡肉吃大家的精神都振奋了起来。

“我老婶儿真是太客气了,杀什么鸡呢,我们什么忙也没帮上。”

“就是,要我说啊,这饭菜不请都行,又不是外人,咱们都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子孙,守望相助不是应该?”

“对对对,旺子说得对。”

唐老头咧嘴笑了笑:“话是这么说,但你们必须去啊,你们婶子杀了好几只鸡呢,你们不去吃就白瞎了。”

既然要请客,就不能不让人吃饱,那么多个大老爷们儿杀一只鸡哪里够吃?唐老太太忍着心痛把家里养的那几只公鸡杀了炖上。唐大娘则和面开始蒸花卷。

这时候菜园子里的菜也都熟了,唐大娘让虞清娴去菜园子里摘写豆角、茄子西红柿回来,豆角、西红柿跟茄子切成块儿丢到锅里跟自家做的黄豆酱一块儿焖,做出来的卖相不咋好看,可香那是真的香啊。

虞清娴跟着唐老太太在院子里摆上三张桌子,把菜一份为三份端到桌子上,唐大娘则去了他们的房间,抱了一罐子的米酒出来。

米酒是唐大娘自己酿的玉米甜酒,喝不醉人,味道绵甜香醇,喝过她酿酒的人就没有不爱的。

唐老头带着一群人进屋,唐老太太在自己的围裙上擦擦手迎了上去:“建党他大舅哥来电话没,怎么说的?”

“跟娴娴说的一样,把名字换了。”唐老头言简意赅。

唐老太太一巴掌拍在自己的大腿上:“我就说我孙女不可能就考那么一点分数!老头子,你说这事儿李海英知不知情?”

“那还能不知情的?你寻摸寻摸李海英不让娴娴复读不让她再高考的事儿,不就是怕她再考考得太好让人怀疑吗?”

“也不知道李海英这个人是怎么想的,她妈的简直就是一个神经病。”唐老太太咒了一声,那边客人们都上桌了,唐老太太对唐老头道:“今天大家帮了咱们老大忙了,家家户户都耽误了不少活儿,你一会儿好好跟他们喝一杯。”

“知道了。”唐老头抬脚朝饭桌走去。

唐老太太去了厨房,帮着唐大娘把蒸好的花卷拿到盆里给外头端去。

外头的人都在谈论自家侄女成绩被顶替这件事儿呢,唐大娘气得肚子都疼了。她把盆递给灭了炉灶火的虞清娴:“娴娴把这花卷端出去吧。”

虞清娴听话的端着花卷出去了。唐大娘趁机跟唐老太太说话:“妈,你说李海英这个女人是不是有病?哪个女人不是盼着自己孩子好的?她就清娴这么一个女儿,听话懂事贴心成绩也好,她咋就这么看不上?她这后半生不还得看自己的女儿?她现在这么糟践清娴,就不怕清娴以后知道这件事情了怪她恨她?难不成真的想要靠她那个侄女给她养老?”

唐老太太冷笑一声:“她那个侄女你又不是没见到过,就是个被惯坏又自私的蠢货。她要是过得好啊,她这个当姑姑的可能还能捞着点好,要是过得不好啊,别说她这个姑姑了,就连她亲妈估计都白扯。”

“李海英拎不清咱们又不是第一次知道了,替她操什么心?反正啊,清娴她是靠不着了,她不是为了她侄女连亲生女儿都要靠边站吗?那她就等着她侄女给她养老吧。”

虞清娴从外头回来,婆媳俩不再说话,等拿完最后一锅花卷,三人一起去外头桌子上吃饭。

三张桌子喝酒的男人们坐一桌,女人们做一桌,这张桌子上的饭菜都是唐大娘特地摆的,一上桌,唐大娘就给虞清娴夹了个鸡腿鸡翅。

“快吃,大娘特地给你留着的。”原主喜欢吃鸡翅和鸡腿,于是只要原主回家,家里只要杀了鸡鸭,那么鸡腿跟鸡翅就一定是原主的,谁也别想染指。

“谢谢大娘。”虞清娴朝唐大娘甜甜一笑,夹起鸡翅吃了起来。

唐大娘的鸡是炒过了才炖的,鸡皮软糯,里面的鸡肉嫩得很。跟鸡肉一起炖是唐大娘前几天上山去采的松蘑,肉香,菜也香。

原主喜欢吃米饭,于是在极少吃米饭的唐家时时刻刻都会准备那么几斤,原主一回来他们就给煮上,这次也不意外。虞清娴用鸡汤泡着米饭,再蘸着汤汁吃了一个花卷,在唐大娘跟唐老太太的不断夹菜当中吃了三个鸡翅,两个鸡腿以及好些茄子豆角。

听她说吃不下了,婆媳俩才停手。剩下的翅膀和鸡腿两人也没动,打算留着给虞清娴明天吃。

这一顿饭在夜里七点多终于吃完了,虞清娴跟着唐大娘她们收拾干净以后才去唐大娘特地给她准备的屋子里睡觉。

被子褥子都是唐大娘新做的,被罩和褥子罩都是她下午去新买的。褥子罩是粉色带碎花的棉布,被罩是粉色带大红花大绿花的绸面被子。唐大娘的手巧得很,做好以后还在外头的院子里晒了晒,躺在这套被褥里,鼻尖闻到的都是阳光的味道,一点异味也闻不着。

一夜无梦,虞清娴醒来时睁眼看着屋外,早晨的暖阳撒在地上,天空蓝得看见不见一丝杂色,远处的青山笼罩在灿烂的暖阳中。唐老太太在院子里喂鸡。她们婆媳都勤快得很,光鸡就养了十几二十只。

虞清娴叠了被子穿鞋下地出屋子,在水井边上摆着一个搪瓷水盆,搪瓷水盆的边上是一个印着牡丹花的酒红色暖水壶,粉红色的毛巾搭在水盆上,边上的放了个小凳子,小凳子上放着搪瓷杯跟新的牙刷牙膏。

那都是给虞清娴准备的。这样的场景在原主的记忆里十分常见。

虞清娴过去刷牙洗脸,唐老太太拿了凳子坐到虞清娴的边上,跟她说起了话:“上次你来用的牙刷不行了,落了好大一层灰,正好家里备了不少新牙刷,就给你拿了一支新的。”

唐老太太解释完,又问虞清娴:“你的高考的事情教育局那边都查清楚了,你打算咋办?”

虞清娴吐掉嘴里的泡沫:“奶,现在不是我打算咋办,得看教育局那边咋办,现在各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都发下来了,李优优的成绩单估计也快到,在这种情况下,李优优肯定是不能去上学的了,现在就看教育局那边能不能摆平这件事,把李优优的名字换成我的了。”

唐老太太光想想就觉得难,她叹了一口气:“要不咱们再复读一年吧?”

如果能有能有更简单的上大学的方式,虞清娴是不想再读一遍高三的,她喝口水涮掉嘴里的泡沫,倒了热水到搪瓷盆里,把毛巾丢到水中浸湿:“看看教育局那边怎么处理再说。”

"只能这样了。"

唐老太太叹了一口气:“你大娘早早的就上山捡蘑菇去了,厨房里给你留了早餐,你洗完脸就去吃去。你大伯跟你爷爷都上山去了。”唐老太太交代了家里人的去处。

虞清娴洗了脸去厨房吃了早餐,这一天就跟着唐老太太给家里的东西洗洗涮涮。

两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唐老头给李海英的最后通牒是今天,教育局承诺的给他们交代的日子也是几天。

一大早,唐家人就穿上了自己最体面的衣裳,吃了早饭后唐大娘锁了家里的门,五口人往城里去,在村口遇到了等待多时的唐建军跟唐建党两兄弟。大家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先去塑胶厂找李海英。

这两天李海英的日子难过极了。县城就那么大,一杆子从天上掉下来砸死的十个人里有八个都是七拐八拐的亲戚,她的那点事情早在这两天传了个遍。李海英无论是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大家议论她的声音。

饶是脸皮再厚,李海英也有点招架不住了。

随着两天期限越来越近,李海英整个人也愈发地焦灼起来,她这两天只要一得空就去磨李耀宗给她钱。李耀宗被她磨得烦了,听见她的声音连门都不开了,跟以前只要知道是她回来就在门口等待,好吃好喝的伺候着的样子天差地别。

李海英猛不丁地看清了亲哥的真面目,又催款在即,头发一大把一大把的掉,整个人也变得憔悴不堪。

虞清娴在塑胶厂的门卫室等待,在见到李海英的那一刹那,虞清娴都惊呆了。今天见到的李海英跟原主的记忆里以及两天前虞清娴见到她的模样相差得实在是太大了。

唐老太太在虞清娴耳边轻哼:“装模作样。娴娴你别被她的表象给迷惑了。她今天这幅打扮跟当年你爸爸走的时候一模一样,你看着吧,等会她就得来跟你诉苦。”

唐老太太果然是了解李海英的,李海英一走到虞清娴的面前,怯怯懦懦地叫了一声爸妈哥嫂,再泪眼涟涟地拉住虞清娴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