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报仇不隔夜(二合一)(2 / 3)

作品:《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

如果领军的将领不是素有军神之称的兵部尚书李靖,如果不是边关报捷的文书上还有这苏定方和李绩的署名,大家几乎都要怀疑这是谎报军情。

确凿无疑了,突厥溃败,颉利被捉,甚至还找到了前隋的萧皇后,这份功劳简直逆了天了。

看着军功单上那一个个亮眼的名字,许多人心中不由直泛酸水。

早知如此,无论如何,也得把家里的兔崽子们送到军中去啊。

酸归酸,但大家都知道,这次军功单上的这些人都要发达了,尤其是被浓墨重彩,反复强调的三个名字,这一次大放异彩,定然要一飞冲天,摁都摁不住了。

王子安、王玄策、席君买!

原来,这次能击败突厥大军,主要依靠的是王子安亲手训练出来的滑雪板大军,雪橇运输大军。

最让大家感觉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王子安不仅能提前预测到颉利的逃窜,竟然连颉利逃窜的方向都能进行精准的预判。

这还是人吗?

如果李靖、李绩和苏定方等人没有夸大其词,没有虚报战功,那这个王子安简直就厉害到离谱!

王子安才多大?

据说才二十出头!

想到这里,所有人不由心中暗自凛然。

以后这大唐朝堂之上,恐怕又要出现一位超级新贵了。

这军功,怕不得一个侯爵吧?

等大家议论声渐渐平息下来,李世民这才稳稳当当地坐在自己的金銮殿上。

看着已经回到金銮殿上,扬眉吐气的李世民,不少大臣顿时心中回过味来,有些怜悯地看了一眼王纲、王典还有卢友直三人。

这三个人的点,实在是太背了啊。

若是这封战报晚来一天,哪怕是再晚来一刻钟,恐怕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

功败垂成。

就得接受功败垂成的苦果。

望着已经悄悄地退回自己班列的王纲、卢友直以及刚刚出列附议,让自己嫁女的这些大臣。李世民忍不住嘴角上调,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机。

“卢爱卿,朕刚才听你说,年龄老迈,心有余而力不足,仔细想来,是朕的过错啊——朕不该不体恤老臣,让你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还要操持国务。不如你暂且卸下朝廷的职务,即日起,回老家休养去吧——”

李世民虽然语气温和,但任谁都听得出来,皇帝心中的愤怒。

这是皇帝赤裸裸的报复了。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卢友直不由脸色一白,就像忽然被抽去了精气神一般,慢腾腾地站出班列,颤抖着双手,摘下头上的冠带,跪伏在

“老臣谢陛下恩典——”

见卢友直直接被李世民罢官免职,王典和王纲也不由心中一凛,但心中并不慌乱。

卢友直可以以年龄老迈,体恤老臣的名义罢免,自己可是正当壮年呢。

难不成,这狗皇帝还敢当场翻脸,直接算后账吗?

刚才自己所言,可是占据了为大唐安危着想的大义!

刚想到这里,就看到李世民目光淡淡地扫来。

“刚才王纲爱卿所言开办榷场一事,朕仔细斟酌,感觉甚有道理。既能与吐谷浑和吐蕃互通有无,又能表达朕睦邻修好的心意,事关重大,不可轻忽——”

听到这里,王纲不由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这狗皇帝,到底是不敢跟王家直接翻脸啊。

王家世代公卿,高朋满座,到底不是已经落魄的卢家可比。就在这时,他忽然听李世民淡淡地补充道。

“我看王爱卿,对此颇有见地,不如就把此事交付于你如何?”

王纲闻言心中顿时一提,总觉得似乎哪里有些不对劲,但皇帝已经把话说到了这里,也容不得他多想,只得站出班列,沉声道。

“承蒙陛下看重,微臣义不容辞。”

李世民微微点头。

“如此甚好——朕命你为大唐与吐蕃榷场督察使,即日起,赶赴河州,修建榷场,并主持其后大唐与吐蕃、吐谷浑两部榷场交易一事,相关的章程朕会派人与他们磋商交流,你且头前准备去吧——”

王纲浑身一震,不敢置信地看着端坐在金銮殿上的李世民。

这是把自己发配了?

自己堂堂的大理寺少卿,这一杆子就给支到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了?

“王爱卿,此去山高路远,还望多多保重啊——”

见王纲脸色惨白,李世民心中升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