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七三章 辩经的着力点(2 / 5)

作品:《新顺1730

正因为之前距离过远产生了美,所以才导致耶稣会没有暴露他的恶。

也使得大量士大夫心存好感。

皇帝关于“造反必要有士绅参与方可成事”的道理,也确实有道理。

想要拔出天主教的影响,禁教是禁不绝的。治标不治本。

只能,或者说,必须让天朝的士大夫阶层集体反感,以天朝之经书教士,对抗天主之经书教士,方有可能。

而且,若无士大夫的参与,天主教也不可能在大顺传播开来。不说别的,单说一个翻译问题,没有水平足够的士大夫进行翻译,就底层的文化底子,能写出来汉文般的、高水平的圣经吗?

搞出一堆完全没有融合汉化的东西,搞出一堆陡斯之类的名字,若能传播,便见了鬼了。

是以,皇帝的意思,便是让天主教会露出其恶,引发那些内心亲近的士大夫的反感,从而才能彻底根绝。

劝女守贞……这件事,在士大夫看来,属于“违法但合情”,不是恶,只是违法。有点类似于“报仇杀人”之类的,违法,但合情。

这种事,是不能激发士大夫的集体批判和反感的。

必须要搞出一些让士大夫觉得“恶”的事,未必违法,但不符合他们的道德的事,才能让士大夫集体转向。

此时大顺内部的很多士大夫,其实倾向的是“天主教不错,只不过不该都归教廷管,而是各国各管自己的。再能祭孔祭祖,就挺好的,正可以耶补儒。”

但皇帝的倾向,则是天主教不好,要取缔,要斗倒批臭。

在天主教和儒教的争端问题上,刘钰即便是后来人,其实有些事懂得也并没有皇帝多,或者考虑的方向和皇帝也根本不一样。

但若用另一种视角来看天主教在明末的急速发展,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

经济的发展,导致理学在明末成为了禁锢,出现了华夏特色的文艺复兴运动,试图打破理学的禁锢。

而理学存在的一大意义,就是当年佛教入侵,导致儒教撑不住了,最终搞出了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