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三零章 觉醒(六)(2 / 4)

作品:《新顺1730

也就是说,如果大顺平均每个劳动力,有100亩土地,那么恰好就是自耕农的极限。

如果大顺平均每个劳动力,也有100亩耕地,那么日子过得自然不会差。

然而,现在……10亿亩土地,两三亿人。

实际上按照汉唐时候的生产效率,恢复曲辕犁、牛耕、耧车、水车等,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只需要一千万劳动力,也就是大约6000万家庭人就够了。

如果以理性的思维来看,剩下的两亿人都是“多余人”。

中国如果复刻英国的制度,那这2亿的“多余人”,只能全部杀光。

华夏几千年的道德,以及现在的现实,不允许这么“理性”。

这些“绝对理性”上的“多余人”,也得活着啊。

在这些人也得活着、大顺又不可能土改的情况下,这就是在逼着新兴的工商业集团,对外扩张。

实际上,刘钰在引诱。

因为他举得这个例子,也不是真正的平均情况。

而是拿特殊地区的最高水平,来说这是平均情况。

实质上英国的平均情况,比这个要低。

这家人属于是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一小片土地,而大部分农业雇工的家庭年收入,其实在30英镑左右,大约100两白银。

不过,即便这样,英国的农业雇工的收入,比大顺的中等农民年收入要高。

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英国的农业雇工需要自己用工资买饭,英国的面包价格大约是便士一斤,相当于3两银子买160斤面包;而在大顺,3两银子能买360斤大米。

因为美洲白银的开发,使得欧洲经历了价格革命,整体物价大约是大顺的2倍到3倍之间——一中世纪夸特小麦,8蒲式耳,大约400斤,售价是50先令,8两白银;而大顺的小麦价格,以白银计算,恰好是英国的三分之一。

实际上很快英国的粮价就会暴涨,暴涨到一中世纪夸特小麦最高到120先令,也就是18两银子的程度。这也就是英国后来谷物法定在一夸特4英镑不准进口、防止降价的根源,利益相关,因为工商业的势力顶不过贵族地主。这个夸特是中世纪的400斤大夸特,不是后世那种25斤的小夸特。

只是,不能说【英国的100两,不如大顺的20两】。

平均家庭年收入100两白银的、真正的、不是被刘钰春秋笔法挑选出来的农业雇工的生活水平,或许真未必如年收入20两白银的中等农民家庭。

《红楼梦》里有一段,刘姥姥说【五分一斤,十斤五钱……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的了】

也就基本上这样的庄户人了,毕竟农业雇工没有土地,吃喝用度都得自己买。

但虽然生活水平,100两的英国雇工和大顺中农差不多,可实际上对工商业来说差距就大了。

雇工要买吃的、买衣服、买鞋、买这买那。

大顺的中等农民,吃的自己种,穿的自己纺。

况且,如刘姥姥那样的、亲家父辈当过京官的“庄稼人”,是多少呢?

故而,对大顺的工商业而言,英国最底层的农业雇工,依旧是“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