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七九章 决胜千里之外(六)(2 / 5)

作品:《新顺1730

因为此时世人皆知“蜀人不谙行盐,唯谙产盐;秦人多于江南习鹾业,资本又厚”。

也算是两淮地区与徽商的竞争失败者,跑到这里又打赢了本地原有的小手工业者和本地商帮。

而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大顺特殊的隐藏的财政转移。

打一口上等的好盐井,要保证天然气充足且卤水丰富的话,需要的成本最高可能要三四万两银子。

几百米深的井,不是一般的从业者所能承担的资本。

而陕西这些商人的资本是哪来的呢?

从北边战场上赚的。

那北边战场花的钱又是哪来的?

朝廷从江南收的。

应该说,战争和漕运,是大顺为数不多的国家干涉调控和财政转移手段。

只不过伴随着北方战争结束,逼得刘钰不得不搞别的方法让大顺的资本往边远地区转移。

而刘钰请史世用千里迢迢去抓私盐贩子的用意,则有两个因素。

第一个,还是信阳等地,作为淮北盐区的偏远地带,那里最可能遭到淮南盐商的阻击。

淮北盐区的周边,刘钰就根本不担心。不会有傻子玩阻击食盐的时候,守着盐场无限收的,那不是家里有钱,那得是家里有个波托西银山。

这种偏远地区,才是可能发生“战争”的主战场,他需要一些“精锐”的私盐贩子来当“打手”。

第二个,便还是怎么看待这一次大顺改革的问题了。

在刘钰看来,这就是修修补补。

他心里早就存了大顺早晚要完,修修补补毫无卵用的心思。

所求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直在给大顺挖坟。

只不过,挖坟的时候,要考虑让大顺这个旧母体,健康一点,蕴蓄的新时代强壮一些,别到时候搞出来一尸两命的事儿。

新时代只能孕育在旧时代的体内,这一点毋庸置疑。

所以刘钰怎么看待这一次朝堂中提到的盐政改革方案?基本就觉得两个字:扯淡。

既是要改,直接动两淮盐区。

还要因为运河被废,需要重新定山西、山东、长芦的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