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九九章 少不入川(2 / 4)

作品:《新顺1730

“只是如今朝廷正忙于修治淮河,事有轻重缓急,此事一直搁置。”

“我算了算,原本修纤夫拉纤路、修险滩的钱,约莫五十万两。”

“而如今不比以往,科学院自有专门炸石头的炸药,又兼有了浮标航道之法,这些都加进去,又要加增20万两。”

“松江府那边的海商,因着要这边的锌锭,我准备给锌锭加个5%的基础建设税。他们倒也乖巧,直接办了个包年,提前交了10万两。”

“剩下的,也不能全让你们出。陛下圣明,出内帑2万两。户政府再出个8万两,夔州府的商贾出个10万两。还剩下40万的大头,你们拿吧。”

40万两,还真不多。

哪怕是朝廷给解决的地租钱,真要是办起来,也不止这点钱。

这陕西商人算是入川陕商的带头大哥,在商人中颇有威望,心里算了算,自觉大赚,忙道:“这钱自是我们出大头。除此之外,我们是在愚钝,不知道还有什么要做的,还请国公提点提点。”

刘钰笑道:“再就没什么了。就是你们的子弟,别在西京也别在四川了。去京城或者松江府,去开开眼界,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可不是周郑交质啊,你们也没这个资格交质。就你们这点资本,江南资本随便动动指头,你们就万劫不复,朝廷都用不着用朝廷手段弄你们。”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道理,你们应该比别人更明白。”

“盐,总是有尽头的。总要学会新的发财手段,商贸方向。否则,朝廷这边也不高兴,我也不满意。”

对这个要求,陕西商人也只能连连称是。

暂不说这里面的道理,只说朝廷给出的这些条件,他们不得不答应。

他们现在还真就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

先领着他们去科学院转了一圈,既是为了推广技术,也是为了恐吓。

如果他们不接受,那么似乎朝廷转身就会去扶植一个愿意答应这个条件的王二麻子、赵三狗子,而且扶植起来非常容易。

不缺资本,也不缺技术。

至于道理,陕西商人也不得不承认,刘钰说的这个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他也明白刘钰说的意思。

他们能够在四川站住脚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亦无他、唯手熟尔,而川商对贩盐一事尚不手熟。”

之所以他们能够手熟,因为他们之前在两淮贩盐。

他们是两淮盐业的竞争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