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七四章 争功(三)(2 / 5)

作品:《新顺1730

这里的“中专”,指的是去学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测绘学、航海术、农学、地理学、博物学、生物学。

这里的大学,指的是经书中举。

包括黄宗羲在内的被称作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的大儒,对这种事的态度,也几乎是一致的。

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木主之尺寸,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相其礼以革习俗。

这是以“教法”治国。

时人文集,古文非有师法,语录非有心得,奏议无裨实用,序事无补史学者,不许传刻。其时文、、词曲、应酬代笔,已刻者皆追板烧之。

这是通过焚书,来进行文化控制,诛少正卯。

包括顾炎武提出的征辟制、察举制,搞出这一套,再配上儒家道德体系,会搞成什么样?你能孝顺爹妈,我就卧冰求鲤;你能卧冰求鲤,我就杀儿养母。

所以,与其说这是启蒙思想家,不如说是宗教改革。新教之新源于复古之旧,更加原教、更加复古、更加极端而已。

学校议政、限制君权、地方自治、辟举士绅、三代之治等等,本来就是经书里的复古。

而且是正统的复古。

不是说这东西不好,大顺这边这么搞,真的是可以自发进化的。只是说这是一个甲乙丙丁这种过程,这明明是乙,不能非说它是丙。

先复古运动打破被扭曲的儒学的桎梏、回归本源,通过考据之类寻找宋之前儒的本质,再因为经济基础的改变而出现启蒙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正经的读书人,对官与吏、绅与衿这样的概念,是分的非常清楚的。

现在全国的生员大约六七十万,照这个架势继续下去,估计再过个几十年,就要突破一百万了。

而全国现在真正有编制的、不算胥吏、只算官,再刨除掉军队那些人,真正吃正式中央的财政饭的,也就20000。

而很多胥吏工作,又是这些读书人根本干不了的,或者说压根不想干的。

一方面朝廷无法提供奖金一百万人的正经读书人的就业;另一方面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尤其以苏南等地为例,又急需一些专业的“中专”人才。

这个问题看似好解决,就像是颜元的设想一样,地方官学搞分斋教育不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