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八四章 工业革命(一)(2 / 4)

作品:《新顺1730

从大顺废运河漕米开始,到惟新五年江苏的改革结束,以漕工、小商人、纤夫、力工、盐工为主体的起义,大大小小爆发了四十余次。

加在一起,大约三万多人被屠杀。

不下二十万人,被陆陆续续迁徙到东北、南洋等地,这还不包括在江苏省内迁徙的人数。

这场涉及到盐政、棉种改良、工商业发展、银本位纸币、棉纺织业、资本富集、人口迁徙的改革,改变的不只是一个江苏,而是整体上改变了大顺的经济格局。

一场改革影响范围如此之大,可谓是前所未有。

…………

惟新五年,腊月。

东北,关外,黄龙府。

后世这里叫长春、公主岭。

如今大顺在这边设府,沿用了黄龙府之名,自是为了彰显自己直捣黄龙的武功。

凛冽的寒风自西北吹来,卷起千堆雪。

早已经结冰的东辽河上,蒸腾起一片氤氲。

那是人的哈气、马的汗,扑在了寒风中凝聚出的雾。

百十辆爬犁,借着光滑而平整的冰面,向前滑行。

打了钉掌的马,踩在坚硬的东辽河河面上,发出嘎达嘎达的响声。赶车的车夫蜷缩在爬犁上,头顶上带着的皮帽子已经结满了白霜。

手拢在袖子里,身上的棉袄保存着一点点热气,鞭子夹在咯吱窝下,马儿听话得很,并不需要鞭子抽打。

冰面上密密麻麻的全是马蹄刺掌留下的痕迹,每天不知道有多少辆爬犁从冰面上经过。

傍晚时候,商队抵达了辽源州,三江口。

这里,已经接近东西辽河的交汇地。站在东辽河放个二踢脚,西辽河上也听的真真切切。

西辽河上游赤峰、通辽的羊毛;东辽河上游的黄豆三件套、高粱两件套,在这里交汇。

凭借着辽河的水运优势,以及冬季结冰后的免费高速公路优势,辽河流域,早早被拉入了改革后的江苏省的初级资本主义体系之中。

或者说,资本,正在按照自己的需求,改变了山海关以外的广阔地区。因为那里是相对来说小农经济最脆弱的地方之一,不是当地百姓不想搞男耕女织,实在是条件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