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三四章 逼着商人赚钱(上)(2 / 4)

作品:《新顺1730

不管制的话,海军和陆战队留了血、拼了命打出来的东西,他们转手就能给卖了。

在印度的胜利,影响的不只是印度。

正如大顺下南洋,影响的不只是南洋,而是造成了孟买苏拉特等地的棉纺织业暴乱一样。

大顺在印度的胜利,除了对印度的影响,更多的还是大顺拔掉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线。

波斯、土耳其、红海等地的贸易线,现在由大顺这边接管了。

这和南洋的问题类似。

南洋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培养了南洋的“棉布消费贸易”。只不过之前是苏拉特布,大顺下南洋之后是松苏布。

而波斯、红海、土耳其等地,大顺之前承接了荷兰的遗产,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争来争去,在生产端主要也是孟买布和松苏布之争。

有个很简单的事实,那就是孟买距离波斯,要比松苏去波斯,近得多。

如果不进行严苛的商业管制,应该说,很快就能看到大顺这边的商人,去买印度商品去往波斯卖了。

终究,在之前的工场手工业时代,大顺真正的敌人,英法荷什么的都压根排不上号,真正的敌人始终是印度,甚至可以说从大明中期出现了世界市场的概念之后,中国手工业参与世界贸易的最大敌人就是印度手工业。

大顺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品,重合度还是挺高的。至少相对于欧洲而言,重合度高得多。

航运距离、人工成本、如果摧毁印度手工业……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大顺朝廷这边以强大的管控力和限制来完成。

现在更多的、更系统性的管控政策还未出台。

但借助之前的“特许贸易公司”的模式,这种管控才是还可以用这种官督商办的方式,逼着商人只准买国产商品去波斯、土耳其等地售卖。

在朝廷看来,军队拼死拼活赶走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不是让这些商人去倒卖印度商品去波斯土耳其的。

尤其是工商贸易体系内大量的实学派系出身的人,他们对这种事深恶痛绝,在三观上就坚决反对。否则,在他们看来,这件事就成为朝廷出钱帮着商人去搞商业殖民地了,那和他们学到的原始积累是为了工业发展的思路完全不同,而是走上了原始积累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邪路了。

大顺这边,讲究个以史为鉴。

而“史”,近在咫尺。此时距离大顺下南洋也没多久,大顺的实学体系一直以来都在批判荷兰的殖民模式。

说荷兰就是商人误国,以国家力量为基础,只为极少数商人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