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二九章 拓展天下观(2 / 3)

作品:《新顺1730

就像是鸽子群的乌鸦、黑猪里的羊羔子,整个风格和其余人写的截然不同。

整个天佑殿内鸦雀无声,包括李淦在内,全都在仔细读刘钰写的那篇关于“西域问题”的史策论。

洋洋洒洒将近六千字,写了好几尺。

也不是说之前就没有人写这么长,策论的底线是二百字,二百字以上就可,要是愿意,天黑收卷之前你写本金瓶梅都没人管。

之所以一眼能看出来这明显是刘钰的,因为后面还缀着几张附录和图表,在场众人想不出除了刘钰谁还能搞出这么古怪的东西。

史论前面的内容,基本没有什么争议。

先是说蒙古问题,因为蒙古法典的缘故,黄教成为了蒙古的族教,所以雪山一定要控制在手,否则蒙古就不会安稳。

而雪山想要控制在手,河西走廊和青海要在手、西域也要在手,只有西域才能威胁到雪山这个宗教圣地。

随后又论证了匈奴、蒙古、后金的崛起,只靠水草游牧是不行的,必须要占有农耕地,才有能力制作足够的甲胄、火枪、大炮,这样才真正可以威胁到中原的统治。

准噶尔部占据西域,那里是有不少城市的,也有不少手工业。

西域自古又是东西交汇之地,准部可以从波斯、莫卧儿、罗刹等国那里,得到火枪和大炮。

所以准噶尔部要比困守在蒙古高原的喀尔喀部强大。

如今北方又有罗刹崛起,若是任由准部在西北折腾,日后罗刹若是支持准部,那么国朝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南部的印度,也有法兰西、英圭黎等国渗透。有朝一日,若是印度被渗透了,那么西域就要成为对抗西洋人的桥头堡,也是保卫雪山圣地控制蒙古的屏障。

如果能够把准部拆分,蒙古各部的四分之三都在国朝手中。

这样一来,作为蒙古各部真正的宗主,又可以借机引诱罗刹国内的卡尔梅克人,日后可以搅乱罗刹人,成为日后和罗刹人外交中一张重要的牌面。

当然,只是牌面,却不能真的支持卡尔梅克人独立。

因为必须要两国同时瓜分蒙古的遗产,不能让蒙古诸部再有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使得归顺的蒙古各部离心。

但操作好了,掌握好度,却可以足够恶心罗刹人。

综上所述,无论如何一定要拿回西域。

在论证了拿回西域的必要性后,又拍了拍皇帝的马屁。

说皇帝英明神武、远见卓识、力排众议……反正是各种褒义词用了一通,之前北征罗刹,使得喀尔喀部在首鼠两端中选择了正确的站队,为日后收复西域开辟了另一条进军路线。

一方面可以用喀尔喀部的蒙古部落炮灰,另一方面准部的威胁使得喀尔喀部捏着鼻子也只能出人出力修筑驿站。

一旦驿站和兵站修完,进军西域就可以选择大军沿着河西走廊推进,精锐从蒙古那条路直插天山北麓,扰乱其精华地,转守为攻,此汉武之故智:寇可往,吾亦可往。

如果只是到这里,这是一篇合格的策论。

文辞大气,有理有据,论证严谨。

凭此,便可以在武德宫这群人里点为魁首了。

然而……

到这里才不过千二百字。

真正的东西还是在后面。

后面的转折实在有些大,这就让在场的人,包括皇帝在内,全都懵了。

不知道算是狗尾续貂、画蛇添足?

还是凤头豹尾、画龙点睛?

这千二百字之后,文辞一转,用了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转折,直接跳到了更深的一层。

也正是这一层跳跃,让在场的人都可以确定这是刘钰的策论。

因为他跳出了传统的天下的概念,而是站在更大的视角去看,把天下的概念扩展到八万里周寰。

站在一个更大的天下的角度去看待西域问题,就引出了一个完全出乎人意料的结论。

从蒙古西征到奥斯曼崛起,再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班牙人开拓美洲银矿,说到了明朝导致大量白银流入,加之滥发纸币导致信用货币失信,这才导致了前朝隆庆年间白银正式成为货币。

之后一条鞭法确定了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然而推广之后,紧接着又遇到了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和日本的闭关锁国。

天朝本就少银,全靠欧洲和日本的银子。税法一改,又导致很多地方出现了收获的时候粮价极低,但缴税又得用银的情况,更加重了底层的负担……

这也只有短短的不到三百个字,却把之前三百年的壮阔,囊于期间。

包括李淦在内,所有阅卷的人读到这,都有一种震惊之后、狐疑不信、恍然大悟的连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