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九八章 弃用朱子学的危机(2 / 3)

作品:《新顺1730

否则那就等于是主动让出中国,让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全部的对华贸易。

法国虽然是天主教国家,虽然在内部打击异端,甚至严禁新教徒去往殖民地,在殖民地也搞改土归流的教化不得他信,他中法之间既已结盟,又牵扯到瑞典对俄开战一事,法国根本不在意。

俄国虽然不走海上贸易,但国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毛皮、大黄官营炒作——大黄在欧洲的神奇疗效,历史上就是俄国人炒作起来的。

而且双方界约未定,刚刚打过元气大伤的俄土战争,瑞典又在酝酿进攻。勘察加的海象皮,还要借道黑龙江水运,大顺是无求于俄国,俄国却有求于大顺。

英国人虽然盼着荷兰和大顺闹僵,但显然荷兰人没有那么傻,相反日本贸易受损的荷兰居然还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英国人悔恨自己没有抢先,当然也不会反对。

这个时机捏的确实很准,换个时间段,让他们承认中国的势力范围容易,可要让他们承认《圣经》不是天地间唯一的法则,估计很玄。

在各国使节都同意大顺这边的说法后,很快就有官员捧来了几份条约。

与各国的条约,都是一式两份,看来早就已经拟定好了。

刘钰扫了一眼条约的内容,无非就是让各国承认天朝的边界,同时也承认齐国公的那一套“天理不普适论”。

前者容易理解。

后者则是为大顺的禁教,找了一个理论基础。对内是为了防止有人故意借着禁教,将实学和宗教混淆;对外,则是预留出了天朝将来的边界拓展,以及制造一份书面文件,迫使西洋各国承认《圣经》不具备普适性。

因为……这条约,是要印皇帝的玉玺。

外交对等原则下,对面的印章也必须得是国王印,而不能说是外交官私自印了了事,将来让外交官背锅即可。

事已至此,“上帝”在这一刻,只能靠边站。

李淦自己也扫了一眼条约,又将目光转向群臣,看着群臣多有心中不服的、多有难以理解的,甚至也有觉得天朝亡了的,心中不由叹了口气。

心想朕之用心,你们如何能懂?你们以为朕反名教?其实朕之用心,才是真正为了名教长存!

若大义制度为天下最优,唯有一路领先方可。一旦不领先,所遭的反噬也就极大。

古人云:物极必反。你们如何能懂其中道理?

朕观西洋诸国,皆后起之辈,然其富庶亦不下天朝,实学手段亦强。

今日说名教道德,普适天下,是为真理。明日若不如人,那便是人人皆反名教,人人以为名教全错。

而若说各处的人不同、环境不同,便适合于不同的道德、法度、制度。将来纵西洋强势,亦可言:大顺自有国情在此,西洋之强,用之于顺,则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未必有用。

亦或者……李淦不免想到外交部翻译的一些西洋典籍,其中反帝反礼法之论多有,且多能蛊惑人心。

这些东西,可比在闽粤等地搞出殉教的天主教要可怕的多、严重的多。

刘钰并不知道李淦的出发点是这个。

是真正开眼看世界之后,看到了西洋学问里一些对皇权有极大威胁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不但可以自圆其说还颇能蛊惑百姓。

除此之外,李淦还看到了大顺的一个特殊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