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理科学霸的穿书团宠日常 / 章节正文阅读

理科学霸的穿书团宠日常 第四百三十二章 农学三问(1 / 2)

作品:《理科学霸的穿书团宠日常

    这一届会试上榜人数一共一百四十六位,其中上届数学挂科,这届补考的考生占了一半。

    上榜人数虽说比去年多了许多吧,可依旧比往年科举会试上榜人数少了许多。

    多数考生都挂在农学题上。

    这次的上榜原则跟去年一样,排名靠总分,但不能有挂科。

    有几位考生,八股文写得惊才艳艳,最后的农学三问,却全是假大空的虚言。

    就比如有位皖南歙县姓吴的举人应对农学三问,写了三篇骈文,不仅文采斐然,顺带着还有表达了一腔忠君报国之情,写得激情澎湃、气势磅礴,颇有唐代王子安的风采。

    虽是答非所问,奈何文章写得实在惊艳,一审二审的考官都给写个表示及格的小三角。

    不过三审的时候被陆次辅给否了,嘴里骂一句“投机取巧,狗屁不是!”,然后划掉了两个小三角,在边上狠狠打上了一个黑色大叉叉。

    这种嘴上说得比圣人还圣人,手里干得全不是人事的人,他见多了!他自己十几年的光阴就是被那样的人埋没掉的。

    老大人痛恨这样的人,能给这样的人及格,才见鬼了呢!

    宋清月站在皇帝的龙案边查看江远潮做得数学成绩统计表,这次满分两百分,一百分及格。

    一百八十分以上的就有十七人之多。

    一百六十分到一百八十分之间的,二十二人;一百四十分到一百六十分之间的,三十五人;一百二十分到一百四十分之间的,四十八人,一百分到一百二十分之间勉强及格的,七十二人。

    这次数学考试不仅难度加大了,连及格线也提高了,能有这样的成绩,宋清月很满意。

    看看那些考得特别好的,有没有自己班里的学生。

    正当她准备再仔细瞧瞧每位考生的试卷时,皇帝忽然出声了:“老大媳妇,别偷懒,过来瞧瞧,这些写得如何。”

    宋清月无奈,放下手里的数学试卷,走到李昭身边,伸头瞧瞧夫君正在细看的一份试卷。

    这份试卷写得很是朴实无华,一条一条,条理十分清晰。

    他写道:想要丰收,首先要提高农户们的安全感,让他们可以安心地事农。

    所以他提出,若是在边远山区,或是有山匪横行的地区,就要首先保证当地治安。

    其次,要杜绝村中村长、里长的欺压行为,甚至提出了每三年,由村民统一投票选村长、里长。

    读到这里,宋清月眼睛都瞪大了!

    这位举人小哥,哦不,现在应当已经榜上有名,成为贡士了,怕是自己在家受过村长、里长的欺负,每三年换届选举的主意非常不错啊!

    基层治理是一门学问,需要研究的,这位很有当基层治理研究员的潜力!

    “这人写得不错。”宋清月指着卷子说道。

    皇帝听到宋清月的夸赞,朝儿子儿媳招招手,示意两人也给自己瞧瞧。

    宋清月指着第二条举措笑道:“儿媳觉得这事儿不错。”

    皇帝哼哼:“三年一换?你就不怕有刁民为了个村长的位置相互打起来?”

    宋清月不以为然地说道:“那也总比老实人总被欺压要好。有了选举,有些人做想要做坏事,就总会有个顾忌。不能因为害怕生乱,就一直一成不变。不然父皇你改革科举做什么?”

    恩……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皇帝接着往下看。

    那试卷上写道:第三,打击当地土豪乡绅的高利贷以及强占、骗取土地行为。自耕农种地的积极性,比佃农要高。

    第四,严格约束官府小吏的压榨行为,整理税务制度,避免重复性的、无理由的税收。

    第五,定期提供公共骡车供村民去县城赶集。

    第六,评选高产模范农户,让他们结合《大周农学要术》教授农学知识以及种田技巧。

    第七:干旱地区,带领民众建立蓄水池,并寻找解决水源地远的问题,若雨水丰沛的地区,则要着重预防洪涝灾害,加固河堤。

    看到这里,皇帝已经非常非常满意了。

    不过这位考生还写了一条:加强县城与县城之间模范农户的交流,并及时将经验上献至州、府、布政司,最后由科学学院的农学博士经行整理归纳,并进行推广。

    “啧啧!啧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