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零一号周刊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十三章 地底冤魂3秦琴轩(2 / 3)

作品:《零一号周刊

这样倒方便了公孙治,有空就多看望师父,没空就少看。

来来往往的,公孙治与兄妹俩照面的机会不算少,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交集不多,话从来说不过五分钟。

可能是年龄的差距产生的代沟,他们的关系始终半生不熟的样子。

一晃十年过去,兄妹俩学有所成。田正国却大限将至,于第二年仙逝,由公孙治妥为安葬。

现如今秦琴轩的功夫虽然只有哥哥的六成,但在命理、风水、驱鬼摆阵等领域上可以说是青出于蓝,公孙治都稍有不及。

不过作为科技时代的人类,琴轩的想法比较矛盾。

一方面她相信超自然的道家学说,一方面相信科学,于是萌生新的观念。

只不过琴轩还未能理顺她的思路,不能使新观念成形,有点杂而不纯的意味。反倒使她心生迷惘,道行无法更上一层楼。

此消彼长,这也造就了她的创新意识,结合现代产物发明一些新的器物和法阵。

比如那天晚上置于她面前的圆筒,其中动用了磁悬浮技术。

这个磁悬浮并非电磁悬浮,而是利用磁石两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特殊磁石制成的小型寺庙钟悬浮于圆筒内部。

圆筒的盖子约六厘米厚度,中心凿有圆孔,直径是一元硬币的三倍。

孔盖嵌于孔壁中,由机关操控。闭时合成“太极”图案,开时分成阴阳二鱼尽收壁中,其阴阳鱼中的鱼眼部分镂空。

当孔洞开时,小钟悬浮到中心位置,自动调整钟口朝上。稳定后匀速自转,由此洞口形成漩涡般的磁气,具有吸纳作用。

圆筒的内部摆设摄魂阵列,与磁气配合令吸力达到更强的效果。

当孔盖闭合时,小庙钟调整钟口朝下,沉落筒底静止不动。圆筒内壁和小庙钟外壁上的符文开始产生效用,起到压制和超度的作用。

在收纳鬼怪后,气由孔盖太极上的两个鱼眼进出,使得筒内阴阳平衡,符文效果更加持久显著。

不止于此,通过圆筒外部的机关,随时调整内部阵列,保证了效果维持在最佳状态中。

尽管整个制作过程费工费时,原材料可遇而不可求,却是一劳永逸。制成后想用就拿出来,不用就当摆设,完全零消耗。实在是居家旅行,捉鬼驱邪必备之物。

琴轩为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玲珑。

玲珑有三个作用,一是:封;

与传统器具不同的是,传统器具只是单纯的禁锢,需要把灵体引入其中。而玲珑好比吸尘器能够吸鬼入瓮,加上人力的辅助更是轻巧无比。

二是:度;即超度。

琴轩是个善良的女人,她认为鬼是值得同情的。

鬼留在人间一定是出于某种原因,有的是心愿未了,有的是心存怨恨,有的是对某人的牵挂,有的是身不由已,有的是人为所致……尽管有些确实不值得同情,但人已死去,了却生前种种,应该获得新生的机会,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原地害人误己。

多年来琴轩每次接到驱鬼事务,总是能超度便超度,不能就封起来慢慢度化。她从未打散过一只鬼——打散并不是消灭的意思,鬼是无法彻底消灭的。道术的攻击总的来说是削弱鬼的力量,令其无法害人,之后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并在一定环境中才能恢复。

特别说明一下,魂与魄是不同的个体。

其中魂分三魂,魄有七魄,现在先把它们当作两个简单的个体来说明。

魂是人的精神体,主导人的思想。魄主导人的肉体,受着魂的操控。

魂与魄之间存在着一种建立彼此连接的纽带,倘若这条纽带受损,身体控制方面就会受到影响。

拿植物人来说,魂与魄之间的纽带受到相当程度的破损后,之间交互异常,就像一台没有连接鼠标、键盘和显示器的主机,魄只能一边等待指令一边本能地维持肉体运转。

至于有些植物人多年以后醒来的情况,只好用奇迹来解释。

纽带复原需要相应的条件,一定的契机,还有人本身要有苏醒的意识——魂在长时间孤立的情况下,会渐渐认为自己是完整的个体,继而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所以苏醒的条件缺一不可。

正常人死后,肉体会比大脑先死亡,魄从肉体中分离出来,渐而牵着魂一起脱离肉体。

可若是心愿未了的,意外死亡的,诸如这般不承认死亡和不知道自己死亡的人。魄虽然脱离了肉体,可是魂却牵动着大脑维持一丝活性,像被钩子钩住无法彻底离开肉体,造成里一半外一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