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 章节正文阅读

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一百九十九章 这地界我熟(1 / 2)

作品:《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黄河入鲁第一站曹县(隋末义军猛将单雄信、唐末造反总Boss黄巢的家乡)几乎是受灾专业户,每逢大灾,便要出现大规模饥荒。

    当地流传过一段顺口溜:“一年决,二年荒,三年四年吃不上。”

    频繁决口导致黄泛区农民无法生活,要么流浪他乡,要么群起为盗。

    由于鲁西南、鲁西北地区处在多省交界处,官府的控制力较弱。山东官府追剿,要么逃入河南、江苏,要么避入河北。

    彼处来剿,再窜回山东,所以成了久治愈之疾。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朝有位官员总结过,山东“盗贼之起于郓巨,盛于菏曹,南扰归德,东走丰沛,而东北蔓于兖沂、泰安诸属”。

    各省边境的盗贼也往往互相勾结,难于扑灭,以致鲁西多盗浸淫成俗。

    再说苏鲁豫皖这块神奇的地界是个也是个神奇的地方,孕育了不少杰出的人物。

    这一地区由江苏的徐州,安徽的宿州,河南的商丘,山东的菏泽四个市组成。

    黄河作为四省交接的中心线,在古代这一段黄河那是相当的凶险。

    决口泛滥是家常便饭,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生活在黄泛区的人民在长期与洪水的斗争过程中,慢慢的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生存哲学。

    面对洪水他们是愈挫愈勇,养成了刚硬剽悍的民风,四省交界的人民有一个共同的品质:能打、能拼、能吃苦,不服输,不服气。

    还特别能喝酒,这一地区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农民起义最多的地区。

    陈胜吴广起义的大泽乡在宿州市,徐州的刘邦也是在宿州的砀山发起了起义。

    推翻唐朝统治的朱温是宿州砀山人,菏泽有黄巢起义和水泊梁山农民起义,

    到了清朝末年捻军起义,鲁苏豫皖四省交接处正好就是中心主战场,大名鼎鼎的曾格林沁就是死在了菏泽。

    这么一块水患不断的地方,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所在和令人放心的地方。

    衮州看似和曹县两不相关,可是其中的关系就是唇亡齿寒。

    曹县匪盗横行,这三省八县相邻的地方尽皆是其的后方,可能今天曹县被剿过不下去了,明天就流窜到自己的地盘。

    这样的情况已经是时有发生了,加上自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境内匪盗也不少,所以衮州的日子才过的如此艰难。

    听完前来官吏的话语和对曹县的介绍。

    郑雄对于曹县的情况了解了个大概。

    相比于后世只停留在网络中的信息。

    作为宇宙中心的曹县其实并不是一个好惹的存在。

    打不过就跑那还打啥,纵深太多,相邻的三省八县所在都是其的大后方。

    常规打法一点用没有,就算堵到了人也没用。

    这让郑雄倒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面露难色。

    许是看到了郑雄的表情,前来的官吏还是善解人意的说道。

    “这些与我衮州其实关系不大,我等也是未雨绸缪,经受不起折腾。”

    “毕竟若是被曹县的这批人过来,保不齐让更多的人受此牵连。”

    “侯爷回京,下官不敢多要求侯爷做些什么,只求侯爷的大军尽早离开,侯爷自己若是觉得衮州不错,尽管再此游玩,下官和知州大人非常欢迎侯爷的到来。”

    得,先前说的太满,现在郑雄也有些进退两难,这态度明摆着不欢迎自己手下的大军,多说也无用。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丢的钱看样子是没办法了,碰运气也没这么容易。

    只得沿途看看抓些小毛贼看看能不能弥补下自己的损失,也能对自己先前说过的话有所交代。

    “如此,本侯就不叨扰了,贵州不用送了,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