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周瑜比之韩信千古名将不好当(3 / 4)

作品:《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其实如今的青徐二地百姓们所过的生活早已远超这时间其他地域。”

“西凉和兖州眼下正值战乱,常年的混战让当地百姓们无家可归,只能在死亡线上挣扎,艰难求生,南方荆州,孙刘两家从表面上看去,好戏一团和气,并无冲突。”

“但实际上,只要有脑子的都清楚,这两方势力暗地里的波涛汹涌。”

“刘备能占据荆州而不还,那孙权就能在秋后汛期率兵进入内河,攻打荆州,为了自保想来刘备定会奋起反抗。”

“预计到今年年秋,南方便会陷入一片混战,唯独咱们青徐二地,恍若世外桃源,近些年来内政稳定,不但能对外开疆拓土,还能对内发展农业,商业。”

“在同敌人交战的同时,还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将境内有得有特产、粮食乃至是淘汰摒弃的军需运输到其他诸侯境内,疯狂赚取钱财和这世间所有的稀有宝贝。”

“除了这些外,我们境内储存的粮食、军械、科技、农耕等技术的发展也远超时间其他地域。”

“说出来可能不信,您之前说的那些话,像什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技决定一切,这世间的话语权尽数掌握在强者手上等,我也是近期才有所明悟,彻底清醒。”

郭嘉对于这些话的信奉程度在近期达到了顶尖,极致认同。

如今的青徐二地能发展成现在的规模,确实离不开经济和科技。

要不是钱庄的建立,商道的开拓,想来青徐二地压根没办法从天下人手中牟取暴利。

有了钱财之后,要不是主公坚持购买各地稀有材料,坚持重金收拢天下技艺精湛的匠人,坚持将脑子里那么多的想法说出来,并加以实践,青徐二地的军事力量也不会如此强盛。

在有了经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科技,方才造就了如今青徐二地的霸主地位,让天下人皆趋之若鹜。

“嗯,你说的这些都只是从青徐二地如今的情况来分析,我还想听听你对天下局势的看法,特别是关于孙刘双方间将起之战事的看法。”

“在我们两不相帮的情况下,他们谁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郭嘉闻言并未说话,反倒是和不远处的贾玑相视一笑,默契十足。

对于此事二人早已推演过过数十次,心中的看法也是一模一样。

话说贾玑这个人,别看年纪小,但将其父那股子阴险狡诈,不讲武德的家传绝学吃的极透。

当然,能被称之为阴险狡诈,其聪慧谋略自不逊色于任何人。

这俩人能在年龄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成为朋友,也是有些子原因的。

关键就在于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只关注最终胜利的结果,而不在乎其中的过程。

特别是其中交战敌方会因自己的计谋而死多少人,从不在二人的关注范围内。

只要二人开始为戏煜出谋划策,那便说明即将要做的这件事能为其谋取到最大的利益,同时也让敌人因此损失巨大,更有甚者······一蹶不振!

故而二人不常为戏煜出谋划策,可只要一出手,便能将天下大势看的无比通透,将敌我双方间的差距和优劣势悉数掌握。

“叔父,依在下拙见,胜利的一方必定是周公瑾!”

“他或许无法全歼荆州刘备,但定能让敌兵败,恍如丧家之犬一般四处逃散,哪怕有徐元直坐镇荆州,也无法改变!”

还不等郭嘉开口,贾玑便激动的率先说了出来。

“哦?为何?”

戏煜挑挑眉,有些好奇。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乃是历史上东汉末年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亦是东吴名将。

他出身名门,庐江周氏,乃是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

周瑜本就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曾几何时,还在当地传出“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可见其是何等的受当时女孩子的欢心。

但这可不是他最为出名的成就。

周瑜少时便与孙策交好,兴平二年,助孙策于曲阿之战中击败刘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