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狼烟晚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章 牺牲(2 / 3)

作品:《狼烟晚明

堵门则可以彻底杜绝这种隐患。

不过,朱燮元可比袁崇焕能力强太多了,早在大批难民逃入的时候就做了妥善安排:将他们集中在几处地方,先将那些看起来长相就带苗人特征的拉出来审,余者再按照周围州县在成都府的户籍册底档开始逐一甄别。过了两次筛子被挑出来的可疑分子最后被圈在一处,按照各自报的属地叫里长保甲们去认,主动坦白并指认出他人者免死!一口气查出来奢崇明派来的两百多内应,一股脑都杀了,脑袋挂在墙上给奢崇明看!这其中当然有枉死的,也难保有个别漏网的,但……没办法,战争中,人命不如草芥。

没了内忧,孙杰便放心地在门外设垒。这种守城法在大明中后期用得不太多,原因是大明以文御武,守城一方说了算的是文官,平日里这帮家伙贪污克扣之余便是吟诗作赋,神气得不要不要的,才不屑于搭理粗鄙的武夫。真到战事临头,想当然地以为堡垒的守军必须足够多、怎么看怎么觉得手里的兵太少,一股脑打发到墙上戳着心里才更踏实。其实他们不知道,门前垒的派兵可多可少,无论如何也比堵门强——守军多,比如千把人,防守的圈子就宽广些,纵深大,可以多设几道防御工事节节抗击,给敌军最大程度的杀伤、人数少,比如一二百,防守的正面便小,每人的防御范围还是一样,战斗强度没什么区别。而且,背后有城池做依托,上方有友军掩护射击、门洞里可以轮班休息、伤员更可以随时后撤……心里有了依靠,战斗意志提高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对进攻的敌军将领来说,守将敢如此布置,不仅能显示出对己部战力的信心,更要时刻提防守军逆袭,绝不敢把所有兵力全撒出去肆无忌惮地进攻!

距门三丈的最后一道防线后面,史猛的胳膊已经快抬不起来了。贼人们又暂时退了下去,不过没跑远,有的躲在翻倒的塔楼后面,有的举盾遮着头缩在楯车残骸旁,他们也在休息,更是等后面的援兵上来。老史粗略地估计了一下,前两道工事那里已经倒下了超过两百名苗夷,也许差不多三百呢,老史心里暗暗地想,伤的更多些。扭头向后面望了望,自己的百来名手下死了十几个,伤的有三四十吧,余者也都已疲惫不堪,不得已之下,轮战换防的频率越来越快了。派给老史的成都中卫的近两百友军伤亡率更大些——刚开始这帮人明显怯战,刺出去的枪都有气无力的,不过跟着长捷营打了一个多时辰,大多生出信心,打出了血性,也能勉强能听懂了命令,可以当半个手下使了。然而毕竟缺乏训练和战场经验,所以付出的代价也大了不少。

连血带汗,铁盔扣在头上越来越难受,衬垫早湿透了,史猛趁着战斗的间歇摘下铁盔。有风吹过来,掠过湿漉漉粘连在一起的头发,头皮传来一阵清凉,那感觉简直要舒爽到心里去!不在墙上,没有俯瞰战场的视角,老史不知道还有多少苗贼要打,但他知道,这场仗会非常、非常、非常的艰难:苗贼实在太多了,偌大的成都,七八成抵抗都靠一个几百人的长捷营在扛,肯定难呢。老史也不知道等打完这场仗,自己是否能活下来——兄弟们已经全脱了力,都是靠一口气在强撑哩。左右两侧墙边那么多塔楼,怪兽一样从肚里源源不断地吐出多得数不过来的苗贼,大帅没办法给自己派增援的。不过老史有一点可以肯定: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大帅!

老帅带兵时老史便是亲卫之一,婚事还是老帅给定的呢。后来总是跟在老帅身边看别人杀贼自己没啥机会,年轻人耐不住性子便跟老帅讲了,恰好一场苦战后基层军官伤亡比较大,老帅便叫史猛到营里做了把总——然而不久老帅便中了贼人的冷箭!为了这老史一直在自责,好在儿子二雷虽只有十几岁便长得人高马大的,于是老史找了好友盛得功,叫二雷做了大帅的亲兵,而且耳提面命声色俱厉地交代儿子,任何情况都不能离开大帅,绝不能重蹈自己的覆辙。大帅收了二雷,还把自己提拔成记名千总——咱们是武人,这恩义,必须用鲜血去报答!最最重要的,跟了大帅征南讨北这十来年,从来就没败过,所以像孙杰麾下的其他人一样,史猛对胜利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