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求生记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十五章 千疮百孔(二)(1 / 3)

作品:《大明求生记

章子俊还发现扬州府的粮仓背后也是朝中有大佬控制,明朝的府一级有常平仓、义仓、广惠仓组成,简单来说常平仓的基本流程是,丰收的时候粮食比较便宜,官府就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大量买入粮食,避免谷贱伤农。

等到粮食歉收的时候,官府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大量抛售,来抑制粮食价格,和防止饥荒的发生。

义仓是由地方所设立的公共储粮备荒无人的粮仓,因为通常由社中社司管理,因此又被称作“社仓”。

和常平仓不同的是,常平仓通常是运用官府的资金进行粮食和实物的囤积,而义仓是在官府的组织下,按人头和田亩抽取费用,逐渐发展为民间自愿采纳,自愿管理。

广惠仓将每年征收上来的部分税米囤藏在仓库里,以用于平时扶助老幼病残者。

和义仓的不同点,是在于由官府赋税出资建立的,与常平仓不同的是,主要用途是帮助老幼病残者。

这样的制度虽好,可是大明朝只要有官员的地方,就会有贪官污吏,就说这个常平仓的囤粮,每个府按人口,田亩数需囤粮而定,“春夏出粜,秋冬籴还,平价生息,凶岁则按数给散贫户”。规定,常平仓存贮仓谷在万石以外者,准其存七粜三,万石以内者,准其于粜三之外,酌量加增。        可是这些贪官污吏就开始动起了歪脑,春夏高出,秋冬低进,这是最低级的套路,更大胆的都是买空卖空,什么屯粮全是账面上的数字,为了应付上差下来查检,就把常平仓弄出一个假像,粮囤子里面塞稻草,只是最上面铺一层粮食,胆子小一点的最外面的粮囤子是粮食,里面的全是空仓,这样就能把原本用做屯粮的银挪作它用,这就是官场上所说的“亏损”,上一任官员亏损多少,下一任官员接着亏,而在账面上看不出来。

每当秋收时节,在收粮时又会有许多套路,老百姓是要向朝廷交赋税的,不过大明朝有两种交赋税的方式。首先第一种就是用实物交税,比如直接上交粮食什么的都可以,但是别看只是实物交税,这里面的道道可就很多了。

地方官员按照规定,百姓上交的粮食是有数量的,在收粮时用官斛来记录粮食的数量,一般一斛的粮食不仅要堆满,而且还要堆出一个尖锥形,粮食往上堆的时候,监管差役时不时的踹上几脚,原本被锥的高高的粮食就掉出来,这些掉出来的粮食老百姓不能捡回去的,这种贪污的手段到底是有多么的可耻。

第二种是以银代物,折算成银子交税粮,碰到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就在碎银子上面做文章,另加收取“火耗银”,也就是碎银熔了之后,就会牵扯到损耗的问题,很不巧这个损耗是有老百姓承担的。

对于这些在成化年间已经属于常态化了,章子俊可不是愣头青,这种事以前读《明史》的时候早就知道,老狐狸都佥事陶鲁也明白,想查一查没胆量,只能假装不知道,可是年轻有为的愣头青御史胡靖却查到了其中的猫腻,扬州城中的常平仓内是空的,根本没有存粮,扬州知府说,前年苏松天灾,把扬州的囤粮运了赈灾去,翻看账目没有这回事,后又说去年开春京城饥荒调粮全运往京城了,那么去年秋收的粮呢?难道一粒米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