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二百七十章、要做好国民的心理建设(1 / 3)

作品:《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就在俄罗斯人掉头准备去攻击明军征西都司的前军右旅的五千人的时候。

    朱皇帝正在带着被提拔上了内阁当副相的彭浚乘船前往辽东视察第一批东北集体农庄。

    视察的结果自然是让朱皇帝很满意的,毕竟是样板工程嘛,下面的人还没怎么敢忽悠朱皇帝。

    这位可是朱元璋的后人,现在大明朝廷的群臣都在传说,老朱年轻的时候脾气是很好的,是长子朱标去世后才变得脾气暴躁嗜杀。

    “东北的土地确实是挺好的。皇上,臣以为.这以田养兵固然可得精兵,但也成本太大了,东北这地方不留出一点地盘用来作为日后的军禄田么?”

    朱道桦闻言也皱了皱眉头。

    归根结底,他手头的军队其实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军队”。

    而是厚养的雇佣军。

    军禄田可以说是明军战斗力的根本了。

    当兵十年至少四十亩田。

    这可以说对任何一名中国农民来说,都是爹亲娘亲不如皇帝亲了。

    凭借着这个待遇。

    朱皇帝也能牢牢掌握明军的军心。

    但是这显然缺点也十分的明显。

    长期以往,土地很显然不够用了。

    现在大明海陆军总人数达到了三十万人了。

    光是军田就要授出一千多万亩。

    虽然说明军士兵的服役周期普遍很长,至少十年起步。

    但是这也架不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啊。

    若是每一届的士兵都要以这么高的代价来招募。

    那大明朝恐怕很快就无田可授了。

    因此。

    大明朝的兵役制度。

    肯定是要从现在的募兵制转变为征兵制!

    这可是一场马虎不得的改革。

    因为这涉及到了军队。

    但朱皇帝也不得不改。

    因为随着后装针击枪、轰击炮、手榴弹。

    以及未来必然会出现的机关枪等自动武器的出现。

    军队的规模会迅速膨胀。

    战争的规模也会随着铁路等交通运输的改善而膨胀到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地步——后世索姆河战役,一天死亡数万士兵的恐怖战争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

    因为这个时代。

    无论是明军还是别的国家的军队其实本质上都是雇佣兵。

    用国家、民族主义,或者是别的什么主义的意识形态武装起来的义务兵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呢。

    对于封建君主而言。

    国家主义。

    民族主义。

    这是一柄双刃剑。

    因为让士兵相信他们的牺牲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奔赴战场而不用像是现在的明军士兵一样要用几十亩的土地来笼络。

    就必须要让他们相信,国家、民族和他们自己息息相关,他们是国家的一员,是民族的一员,为国家和民族而战就是为自己而战。

    这样一来。

    确实能激发起民众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