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怒海覆清1852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九三章 治河之策(2 / 3)

作品:《怒海覆清1852

这次他是接受湖南行政总署的临时指派来陪同曾国藩北上。

曾国藩实在想不到,自己这个时候被叫进京干什么。

他知道华族占领了京城,也早就预想到了这一天。

至于胡林翼,他早就已经是华族的人,也一直在等着去见董良。

左季高就不止一次让他赶紧去找元首拜码头。

几人一到京城就被安排进了原本的鸿胪寺。

这相当于满清的国宾馆了。现在是华族的北平招待所。

到了北平招待所,几人才见到对方。

李鸿章本来就在京城,曾国藩是他的老师。

当年李鸿章科举不利,他的父亲将其推荐给自己的好友曾国藩。

李鸿章便跟随在曾国藩的身边学习,还曾经在湘军做了一段时间的幕僚。

李鸿章一看面前的全都是前辈,至少也是封疆大吏,一时间有些尴尬。

人家都是曾经的封疆大吏,被召集过来也就算了,自己算个嘛呀?

几人甚至不敢坐在一起谈这个事情,也不知道是不是犯忌讳的。

好在这样战战兢兢的时间不长,人到齐之后,他们就被安排进了恭王府。

曾国藩、胡林翼和李鸿章都来过恭王府,这是整个京城最大的一座府邸。

和珅和庆亲王都曾住在这里。咸丰继位之后,也许是出于对弟弟的愧疚,将这座府邸赏赐给了恭亲王。

曾经这里也是京城贵人们趋之若鹜的地方。

什刹海上的画舫据说四品以下的官员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

老谋深算的曾国藩心里已经有了猜测。

不是他自负,坐在这间大殿中的人都算是汉官中的精英,包括他自己。

将这么多的精英召集到一起来,董良的目的还不明显吗?

现在他心中倒是对董良这个人产生了好奇。

这些人中只有骆秉章在投降之后到福州见过董良。

其他人都是一次都没有见过董良。

几人在银安殿中落座,没有人交头接耳,偶尔会有眼神的交流。

严格来说这些人都算是湘军一系,至少都与湘军有一些联系。

满清中后期,湖南的实学之风在岳麓书院的带动下最为浓重。

这让湖南出来的读书人在能力上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的人。

董良没有让众人等多久,他是一个时间观念很重的人。

在堂下的众人到齐之后,董良就立马过来。

还是傅善祥跟在他的身后。董良最近在物色一个新的侍从室主任,不过还没有合适的人选。

他上次在南洋的时候答应了傅善祥,让她专心写书。为此董良专门成立了元首府理论研究室。

准备一找到新的侍从主任就将傅善祥从繁琐的政务中解脱出来。

见到董良过来,几人都站了起来。

现在大清已经灭亡了,这些人也没什么好再矫情的,该有的礼数不能落下。

“诸位都坐下吧。”董良一直都是这样干脆利索,对人客客气气。

他坐在了上首,面向众人。

董良不喜欢银安殿的这种配置,他的作位高出众人,眼前又没有什么遮挡,这让董良坐在那里有些拘谨。

回头一定要将这里改成圆桌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