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吾父朱高煦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9章重录永乐大典(3 / 5)

作品:《吾父朱高煦

朱棣眉头皱的更紧了。

不要以为皇帝要做什么事,只需要下一道圣旨就行了,就比如重录永乐大典,若下面办事的人不配合,到时消极怠工,甚至故意拖延时间,朱棣也拿他们没办法,毕竟这本来就是一件极其消耗时间和精力的事。

“这个……皇爷爷可还记得,当......

第59章重录永乐大典

初编纂永乐大殿时,有一位崔翰林,以及国子监的一位赵博士吗?”

朱瞻基犹豫了一下,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当初编纂时用了将近三千人,我哪记得他们?”

朱棣冷漠的摇头,他只记得监修是姚广孝和解缙,至于其它参与的人,根本没有任何印象。

“崔翰林是永乐初年的进士,学识渊博,负责校正永乐大典的一部分内容,但因为需要校正的书籍太多,他感觉苦不堪言,于是每日借酒浇愁,最后因饮酒过量而死。”

朱瞻基说到这里看了朱棣一眼,发现对方没什么反应,这才继续道。

“至于赵博士,他负责后期的抄写,但因为任务繁重,朝廷规定的期限又短,结果他竟然在抄写时发疯,差点将抄写的书籍一把火烧了。”

“朕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个博士,差点毁了朕的大典!”

朱棣闻言一拍桌子怒道。

“皇爷爷息怒,当初只是抄写一部永乐大典,就逼死了一位翰林,逼疯了一位博士,他们两人当初都是年轻博学之辈,本应前途无量,却因一部永乐大典毁了自己,因此……”

“朕明白了,就因为这两人,所以翰林院和国子监的官员都不愿意再重录永乐大典!”

朱棣须发皆张,他是皇帝,让臣子做这么一点小事,他们竟然还敢推三阻四?

“皇爷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两人,翰林院和国子监的官员中,有一半以上都参与过当初的永乐大典,他们对重录永乐大典也都十分反对,甚至有几个年纪大的,当场提出要告老还乡,还请皇爷爷体谅!”

朱瞻基再次大声禀报道。

那可是两万多卷书啊,哪怕几百人一起抄写,一个人也要分到上百卷,而且还不能出错,一两天还好,若是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