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代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三六章 诸事(2 / 2)

作品:《代晋

王誉之虽然腿脚不便,但是做事是确实牢靠。之前他已经打下了底子,在会稽和吴兴都已经开始了分号的建设装修。即便在京城局面不稳的时候,他也一直没有完全的停滞建设,而是在培训人员,做好准备。

其实硬件倒是不难,有钱便可快速推进,想多快都成。难的是人员的培训。钱庄需要的是专业性的人才,不是只靠蛮力做事的苦力。只有相关人员培训到位之后,才能成功的运转,否则便是要处处出错。

在业务范围的拓展上,李徽也已经拟定了一个计划要呈递给王谢大族,便是关于明年朝廷各地调运钱粮的承运和兑付由钱庄负责的请求。

这是一笔巨大的收益。之前都是朝廷花费大量的兵马人力组织船只车马从各地调运钱粮到京城。而现在,这一切必须要有四合飞钱庄所垄断经营。这是一块大肥肉,必须要吃下去。

与之相配套的便是,在年底建立船运和车马行,作为钱庄附属产业,正式开始将钱庄的大量款项给运转起来,产生收益。

第三件事,李徽决定即刻设立正式的火药配制工坊,进行规模化的火药制作。新亭之行已经证明了火药的价值和威力所在。所以,有极大的必要在此事上进行较大的投入。

不过这件事倒是有诸多的障碍。首先便是原料的获取。目前为止,大量的硝石产地是在西北之地,江南地带的产量极为有限。之前梁益二州在大晋手中,所以李徽还想着以后组织船队去大批量采购。但现在梁益二州落在秦人之手,硝石的采购来源成了问题。想要大批量的生产火药怕是不可能了。得想办法解决此事才成。

另外,李徽希望能够提升眼下配比的火药的威力。眼下使用的火药的威力显然是不足的,黑火药是可以发射弹丸杀敌的,但目前的火药显然不堪用。即便在制造冶炼技术不佳的如今,青铜火铳还是可以制作出来成为最基本的远程火器使用的,问题便在于要提升火药的威力。

李徽认为,眼下葛元配比的火药比例上或许是目前他能做到的最佳。但是在火药的纯度上定然是不足的。有太多的杂质在其中,故而导致火药威力不足。

再者便是颗粒化的问题。火药颗粒化可以提升威力,避免火药受潮和挤压所造成的诸多影响威力的问题。但这些都是需要专人进行钻研的。

李徽需要葛元帮自己完成这些事。但是葛元这老小子居然在冬月下旬又出去云游去了。他说要去南海云游避寒,拜会他的师兄师弟们去。所以只跟他身边的小道士们打了个招呼便走了,李徽还是月底去覆舟山的时候才知道此事。

李徽对此也毫无办法,只能等葛元回来再说。好在火药的配比比例李徽已经知晓,配制也不是什么难事。眼下只能暂时利用有限的原料,让李荣带人去配制一些,制作出竹筒雷管以备不时之需。

再有便是关于这火药的保密事宜。

自新亭之行竹筒炸弹大展神威之后,谢玄不止一次的向李徽打听这东西如何制作,希望能够知道其中的秘密。李徽当然不想对谢玄有所隐瞒,但是这玩意是自己的本钱,轻易宣扬出去是不成的。即便是谢玄,李徽也不可能轻易告知他一切的秘密。

在这个年代生存,李徽始终告诫自己,不能将自己的秘密完全的暴露给其他人。哪怕是谢氏,也要留一手。火药这种可以改变大局之物,一旦被大族得知,以他们的资源和人力,定然会很快完成大批量的制造或精进。到那时,拥有了强大火器的大族会做出什么事,那便不可预测了。

所以李徽只简单的告诉谢玄一些火药的性能。也告诉他此物目前性能一般,不堪大用,自己正在想办法完善。待能够完善且能够大批量的制作,且威力巨大之时,自己自然会同他分享。而且李徽也向谢玄明言,目前此物的配比不宜流传,以免消息走漏,若为别人所知,那便反受其害了。希望谢玄能够理解自己。

谢玄不是小鸡肚肠之人,他知道,李徽这么做定有他的考虑,自不可强人所难。在新亭之行之后,上上下下对李徽的看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李徽在朝廷和王谢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已然极高,在谢玄心目中更是如此。所以谢玄识趣的没有再多探究此事。.

app2;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