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代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六三章 命运(2 / 3)

作品:《代晋

孟子辉叹息道:“我孟子辉这辈子是不打算离开居巢县了。下官当初上任之时,便发誓要扎根于此,造福一方百姓。下官能力有限,也不抱着能有大出息的想法。居巢县凝结着黄县令和李大人您的心血,我定要好好的经营此处,让我那庭柏兄弟泉下安心,也不负李大人所托,不负百姓所望。我这一辈子,只需做好这一方县令,便已经足以满意了。”

李徽微笑点头道:“说的好啊。我大晋如孟县令这般肯踏踏实实为百姓做点事的人太少了。若人人如孟县令这般,何愁我大晋不强盛?百姓不安居?是了,这杯酒,咱们敬黄县令在天之灵最好。我当初若不是得到他的那些勘察的笔记,采用了他的一些想法,也是束手无策的。这居巢县有今日之景象,倒是黄县令之功,你我都是循其迹而为之。”

孟子辉呵呵笑道:“李大人亮节,令人钦佩。那便敬黄县令一杯酒,告慰他在天之灵。”

宴席简短,因为午后还有要事,所以很快结束。叙茶结束,李徽等人出了衙门的时候,赫然发现,衙门广场上,那郑家妇人带着郑小龙已经等候多时了。

不光是他们,广场上还有许多百姓,有的是特意来看李徽的,有的则带着家中儿孙少年来此,希望让家中少年跟着李徽做事。因为他们得知,当年李县令要将郑家少年带在身边栽培,所以也想让家中儿孙能跟着李大人有个好前程。

这事儿倒是有些难办。送来的少年最大的十四五岁,小的才十多岁。都是朴实敦厚的百姓子弟。但是李徽却不能接受他们。一则此行要去秦国,不可能带着他们。二则,自己并没有打算招募居巢县的少年子弟跟着自己。

百姓们是想要这些子弟跟自己,以后能够有个好出息,好前程。但自己可无法保证这些。这些居巢县百姓们倒也是将自己不当外人,这也是对自己的认可和信任。就像家乡出了个当大官的,所以都想让子孙借借光。但其实,李徽希望他们明白,跟着自己未必是享福,很可能是丢了性命。自己不能让这些百姓将来骂自己。

打发了这些百姓,李徽叫来郑小龙问话。郑小龙表示他已经去阿翁阿爷坟前磕头发誓了,已经决意跟着李徽去了。郑家妇人也磕头表示,她也已经决定了此事。

于是李徽命人将郑小龙收入军中,周澈分配给郑小龙的第一个差事便是,跟着人负责照顾马匹,做喂马饮马修蹄这些事情。李徽知道,周澈这是进一步的磨练他的心智,观察他是否有耐性和决心。郑小龙这样桀骜的少年,是需要这样的磨砺的,哪一天他能够安心的把马儿照顾好,没有任何怨言,那便是他脱胎换骨的一天。

午后未时,李徽陪同阿珠前往阿珠母亲的坟墓前。烧了纸钱,一番祭拜之后,大春大壮开始挖掘坟墓。

坟墓挖开之后,一卷芦席之下,阿珠母亲的遗骸已经剩下了累累白骨。四年时间,足以让埋葬的一切血肉都腐朽成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