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代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七四章 交友(2 / 5)

作品:《代晋

今日秦国殿上的这一切,虽然李徽已经竭尽全力,但是在那样的场合,心中承受的压力极大,此刻颇有些心力交瘁之感。

此次出使,李徽从出发之后便一直在思量着如何能够达到目的。此次出使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便是同秦人达成短暂的和议,为大晋争取时间。

与此同时,秦人提出的那些条件是绝对不能答应的。一旦答应了那些条件,自己回大晋便是个死。出发之前,谢安交了底。只能在名义上让步,绝不能实质上吃亏。苻坚想要登基为帝,那么可以同意他登基并给予祝贺,以满足苻坚的需求。但在割让士地这样的事情上,绝不能让步。

李徽深知此事之难。拒绝秦人的和议,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也会导致和议失败。自己所能依仗的历史大势,其实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际上的保障。自己必须要起码达成一个短暂的协议,方能达到目的。

为此,李徽绞尽脑汁,最终决定编一套反逻辑来说服秦国君臣。立下被迫害的人设,让整个过程更有说服力。同时代入秦人的视角,站在秦人的角度分析局势,这样即便有被对方感觉到自己是为了达成和议才说这样的话,却让整件事变得更有说服力,不那么突兀和令人反感和防备。

代入视角和争取同情,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结合,以搅乱对方的思绪。在真实事情上不说半句假话,在主观想法上可以根据局势进行演绎。这便是李徽制定的雄辩滔滔说服对方的计划。

但是,面对秦国君臣,李徽又怎能泰然自若。身上出了一层冷汗,精神也高度紧张。

今日自己的一番雄辩也许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因为开始的时候,秦国君臣的态度蛮狠无礼和不屑,后来他们却沉默了下来,开始思索自己的话。那便说明,自己说的话起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

但李徽心里也清楚,有些人是不可能被自己的话所迷惑的。比如那个王猛,他很显然是清醒的。王猛最后说的那几句话并未挑明态度,但其实在告诉众人,一切做决策的依据都在于秦国的利益。这说明,自己说的那些话对他并不起作用。对这种头脑清醒,意志坚定之人,言语上的蛊惑其实是作用不大的,他们自有自己的主张。

除了王猛,还有其他人的目光是很奇怪的。李徽印象深刻的便有数位。那几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出声,像是看戏一般。但是他们的神情和眼神却耐人寻味。

“李贵使,本人没想到,你此行出使的背后竟有如此无奈。我对你的遭遇甚为同情。其实谢安石是我甚为景仰的人物,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甚为唏嘘。让我觉得有幻灭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