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晋末的卯金刀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一十章 对陈元达的重任(2 / 2)

作品:《晋末的卯金刀

在集装箱没出来的年代,卸货成本非常高,一个能养得起船只的人,绝对不是普通人。

但有了统一的集装箱后,这些散货能全部都放到一个集装箱里面,很多无形成本就直接下降来下来。

甚至就算是官员去收税,顶多也就检查一下你的集装箱里面有没有什么违禁品。

至于收多少的税,直接按照统一的集装箱去收就好。

你要是装不满集装箱,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政府的问题。

尽可能的把各种的施政标准变得简单,变得谁都看得懂,这收税才会明白。

只不过,历史的发展是蒸汽机在前,集装箱在后,所以一些隐性的条件并没出现。

但现在,自己先要弄集装箱的话,就必须要考虑到需要生产专门的集装箱车子,多少的马匹能够拉得动这车,以及怎么样的道路能够妥善这些集装箱的转移。

但是这终究是可以去尝试的,完全不能掩饰集装箱制度的优点。

集装箱最重要得点,就是把卸货的地点从码头分到了其他的区位,降低了货船在码头的停时,强化了码头的运转效率。

甚至不仅仅码头,几乎是物流环节的各处的运输成本,大管理成本,仓储成本,甚至货物自身的意外成本,都大大降低了。

所以,自己想要发展渤海这一圈,想要提升这经济效益,那集装箱这一种看似简单,实际却非常重要的技术,自己一定要点出来。

只不过因生产力不同,自己也没办法确定这时代最适合的集装箱规格是多少。

那就需要陈元达去慢慢尝试,甚至还需解飞去给陈元达当做帮手,研究卸货的各种器械。

所以,在陈元达离开后,刘泰便马上找上解飞,只不过解飞看到刘泰,马上满脸欢喜的对刘泰道:“启禀郡公,郡公让我们的工匠去解析王浚的霹雳车,已顺利仿照出来。

接下来正在对霹雳车的每一个配件进行细化解析,看看能不能实现每个零件的标准化!”

“很不错!”刘泰听到解飞的话,认可的点点头道,

“把霹雳车解析出来后,你去找苏峻,看着能不能把霹雳车安装在下一代舰船上,安装上去后,这会对舰船本身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承载,负重,甚至船只的倾斜都列出一份详细的报告出来。

若还能研究,那就看看,从舰船上拆除下来的霹雳车能不能加两几个轮子就改造成能在地面上推行,总而言之多试试也就是了。

至于钱的事不是什么问题,让你的才华完全发挥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谢郡公!”解飞听到刘泰的话,却是心中不由感觉到无与伦比的感动。

自己一个工匠能被刘泰这般重视,最重要得是刘泰非常舍得给自己钱粮去尝试各种实验,自己哪怕是一个匠人,或多或少也是会不自觉的产生几分士为知己者死死的觉悟啊!

“对了,我找你来有两件事情,一是灌钢法研究得怎么样了,我们近期对于甲胄更换鱼鳞甲的需求更进一步增加了!”刘泰对解飞认真道。

“葛先生惊才绝艳,他参考《刀铭》,《七命》等诸多典籍,已经有了方向。

据葛先生自述,大约入秋左右,应该就能顺利锻造出第一批用灌钢法锻造的钢铁来。”

解飞连忙对着刘泰回答道。

说实话,解飞对于葛洪还是非常佩服,尤其有几分惊为天人。

因为解飞玩的是机械,更多的只是构造上的改变。

但葛洪这种一直以来都玩着化学,各种的物资在葛洪的操控下不断转化,在解飞看来这跟凭空造物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越是跟着葛洪干活,就越是有几分言惭行愧。

而且葛洪虽然对刘泰画饼出来的金丹有兴趣,但葛洪更兴趣的到底还是研读各家典籍,解析医术知识,至于金丹,那不过只是葛洪修仙的副产物罢了。

刘泰对解飞道,“等到灌钢法顺利锻造出钢铁来,我便赐你县男,得食邑三百户。”

“谢郡公!”解飞听到刘泰的话相当兴奋,等到自己有了封地多少也算是有爵位了。

刘泰挥挥手,然后说道,“另外,需要你抽调一部分的人手给陈元达。

接下来需要建立个集装箱制度,需要去测试最适合的集装箱大小。

既需要能被马车拉得动,又能够方便起吊装卸,能通过船只进行航运。

这些都需要一点点去打磨,却个细活,想要操作起来颇是麻烦。”

“属下明白!”解飞听到刘泰的话,脸上坚定道,“属下一定办妥!”

解飞很清楚,只要跟船沾上,这件事情对于刘泰来说,便不是什么小事。

因为刘泰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航运有着格外的执着,解飞还是非常明白的。

刘泰见解飞如此回答,倒满意的点点头,然后便对解飞挥挥手,不再多说什么。

当然,除了渤海湾这一片水域的开发,紧接着便把自己的均田制与府兵制在冀州与幽州推广开来,让这制度向着这些地区的农村去深入。

毕竟虽然渤海的商道是自己发展的重点,刘泰也并没忘记,农业才是自己的根基。

尤其是在这时代,让百姓们有口饭吃,让将士们拿到土地,这才是自己的基本盘。

在自己打败王浚后,这些政策也开始一点点在冀州与幽州推行下去,只不过想推行这些政策,需要用到军史与老兵,真想把这两州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怕还是需要时间去沉淀。

所以,现在的刘泰很清楚,自己最需要时间去消耗掉王浚的地盘。

这不仅只是上面换一个刺史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军队去清理兵患,官员革新两地吏治,鼓励百姓开垦田地,使得百姓对自己有归属感,甚至开始报名成为府兵,甚至成为战兵。

这也是刘泰选择接下来的时节休养生息的原因。

当然,刘泰选择休养生息来慢慢消化成果,刘琨选择了主动行动去消化王浚的遗产。

至少温峤在把刘泰的话带给他的时候,也正如温峤所预料的一样,刘琨选择了跟刘泰继续合作,因为他真的很需要刘泰的甲胄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