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章节正文阅读

五百零五章 秉烛夜谈中(1 / 2)

作品:《逆天明末三十年

“抚台大人先别急,不如先看看这个。”成康说完,从怀中掏出一个红色的信筒,那是青弋军专用的鸽信的信筒,红色代表着十万火急。这信里面正是刘金的情报军在京城探知的关于山东事变之后内阁的看法,孙元化写了信到京师,回复也都包含在鸽信里了。从京师发鸽信到济南,再由郑泽派人快马送到军营,这其中不过耗费一天的时间。在那个时代看来,青弋军的情报传递效率可以说是非常高了。

成康将红色的信筒递到了孙元化的手上。孙元化也是在辽东带过兵的人,自然一眼认出这是什么,他有些惊讶的说道:“这是鸽信的信筒,成大人,这一定代表着新军的机密,你将这封文书给我看,恐怕不妥吧?”成康摆摆手道:“抚台大人,您就打开看看吧,既然我能给您看,就说明里面的内容您可以看,说实话,其实是关于抚台大人的。”

孙元化不再说话,打开了信筒。对面坐着的这个人是新军的军师,孙元化不想关心此人从前是什么身份,只要知道他现在在新军的地位即可。孙元化作为孙承宗的亲信,即便是被派到了地方,也常常关心新军的发展,特别是卢象升在北直隶搞出了天雄军之后,孙元化更是对新军的一切消息感兴趣。他当然知道,能做到青弋军军师的人岂能是常人,其胸中必有经天纬地之才,就算是入阁恐怕也是等闲。自己的智慧在此人眼中恐怕如透明一般。也罢,既然人家释放出了善意,不妨看看再说。

孙元化展开了信件,细细的阅读了一番。成康本以为孙元化应该会感到愤怒,可是实际上从孙元化的脸上并没有看出任何的表情,孙元化看完,闭上眼睛冥想了一会。才将信件轻轻的放在桌上。端起桌上的茶杯,将杯中清茶一饮而尽。盖上盖子开口对成康说道:“军师给我看的这封信其实我一点不感到诧异,我早就做好了这个准备,朝中的情况,你我应该都清楚,只是我唯一放不下的就是督师,如果因为我这个将死之人而连累督师的话,我就是到了阎王殿也对不起督师对我的知遇之恩。”

原来,信筒里正是关于朝廷准备如何处置孙元化的信息。孙元化当日将信写成送至京师之后,在上达天听之前,内阁也经历了巨大争论。孙元化玩忽职守,没有将东江军控制住生出这么大乱子,在温体仁和梁廷栋,王永光等人看来正是借机扳倒孙承宗的最佳时机。孙元化是孙承宗一手举荐,孙承宗没能经营好辽东已经是大错,再加上一个孙元化,不愁他不倒。新晋的礼部尚书徐光启当然要保自己的学生,而周延儒表示中立,甚至还有一点偏向徐光启。倒不是周延儒不想拿下孙承宗,而是他不想便宜了温体仁,自从上次温体仁给他挖坑之后,在周延儒的心中,两人已经有了很大隔阂,周延儒现在也防着温体仁一手。他是想平衡下朝中的关系,毕竟孙承宗势力也比较庞大,清流的官员很多都站在他那一边,要是拼的狠了,出头的鸟儿遭殃,肯定全部冲着自己来了,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在害孙承宗,自己要是被雪片般的弹劾文书压死了,不正好便宜了次辅温体仁?温体仁真是好算计啊,这次用的是阳谋。只要攻击孙承宗,账就会算在自己的头上,所以此次无论如何要想想办法保住孙元化。

周延儒对此事不表态,私下里却去见了徐光启。徐光启早已经是心急如焚,自己的学生难道眼睁睁看着他死吗?但是东江军做的实在是人神共愤,即便是新军将东江军消灭,但是罪责总要有人来担,这个人恐怕是非孙元化莫属。

温体仁不傻,他看出了周延儒的用心,所以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顾不得许多,冒着彻底撕破脸的风险,抢先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崇祯皇帝自然没有任何悬念的当庭暴怒,这些叛贼自然是必死无疑,而孙元化,皇帝也不打算饶了他,要将他斩于菜市口,以儆效尤。温体仁准备的非常充分,就是要将这个案子坐实坐死,无人可以翻案。

他不仅联合了王永光,梁廷栋和自己这一派的所有官员,甚至早有准备的将清流当中和孙承宗一派不对付的官员。比如御史台的余应桂,李梦辰,路振飞等人一起上书弹劾。事态随即扩大化,周延儒已经无法掌控局面,可以说朝政已经失控。并且温体仁出头让孙承宗这一派的官员误以为是周延儒授意。而以徐光启为首的保孙派根本就插不上话,温体仁是顺着皇帝的意思办事,而徐光启这一派本来就弱小,再加上是逆着皇帝说话,崇祯心中大为不快。朝议下来不过是将腰斩之刑变成绞死。总之,孙元化逃不过菜市口一劫。

刘金立刻将朝议的结果写成鸽信飞报济南,成康这才得知了第一手的资料。本来成康当然是想劝说孙元化加入到新军阵营中,可是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所以等待这封信件便成了必然之事。只不过成康显然低估了孙元化此人,孙元化此等浩然正气之士又岂能被一个死字给压倒?果然,孙元化看过鸽信后并不是为自己的生死而担忧,反而是担心起孙承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