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家父秦始皇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一十九章 司马砺升迁(2 / 3)

作品:《家父秦始皇

几人落坐后,孑吴详细汇报了长沙郡的情况,自从孑吴接任长沙郡,不过短短三年,长沙郡已经恢复了正常,可谓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净室探查到的情况基本如此,百姓对孑吴赞不绝口。

司马砺更是沉浸于临湘县的治理,临湘县在他的治理下名列前茅,多有贤名,历年官吏考察皆为优等。

看到他的表现我非常满意,起码说明我的担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一个能在县令任上三年而不懈怠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做那些祸国殃民的事。

同样给孑吴发了一根御赐毛笔,我将司马砺单独留下。

“司马砺,在临湘县感觉怎么样?是否有些大材小用的感觉?”

司马砺恭敬答道:“回陛下,治国不易,管理一县同样不易。臣在临湘县遇到过争水私斗,见到过田亩兼并,也规劝过家长里短,每一件都不比处理国事容易。臣乐在其中,从未感觉有他。”

我满意地点点头,赞许道:“你能这么想,很好。岭南三郡现今皆是赵佗任郡守,但他一直在南海郡主政、象郡征战,许多事无法兼顾,朕想让你去桂林郡任郡守,你考虑一下。朕两日后离开,考虑好了回朕。”

岭南一直游离于中原之外,那里原始丛林密布,又收不上来税,在秦朝是没有太大必要进行强势管理的,只能以民族融合慢慢同化他们,也就是嬴政在做的事。

但现在不同,我知道在原始丛林背后是中南半岛,那里可是有很大一片可以耕作的土地,中南半岛盛产水稻,赵佗带回来的占城稻起源于那里,而且此时那里还没有形成古代文明,都是一些不如岭南的部落,这不去占领简直天理难容。

大秦占领那里有两个好处:一则可以生产稻米,通过海路运往大秦各地,比岭南往中原运更能节省路上的损耗;二者将来可以作为进攻印度半岛的跳板。

现在大秦已经将西域纳入囊中,再往西是贵霜、康居、呼羯,除非大秦能有汽车或者火车,否则不宜继续向西。亚历山大和大唐已经证明了,在古代远离本土征战除了满足自己的征服欲外,得到的好处远远比不上付出,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转向印度半岛。

但要想彻底将中南半岛纳入版图,前提则是岭南不能出事,一旦岭南作乱,大秦无法迅速解决的话,通往中南半岛的海陆两路很可能被截断。所以我希望有一个人能去帮助赵佗尽快稳定岭南。现在看来,司马砺是个很好的选择。

司马砺没有多做犹豫,只是略微思考了一下,拱手道:“谢陛下,臣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