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大功告成(1 / 2)

作品:《侯门主母操劳至死,重生后不伺候了

这话很是含沙射影。

皇帝皱眉看了太后一眼,这一眼带了丝怨怪,怪她身为太后说话却如此不周全,竟然当众贬低沈氏女。

虽说是合离女子,可毕竟挂了沈之一姓,又是太后自己礼遇入宫,这会她出言轻视既打了自己和皇室的脸,又惹了沈家人不满。

当真是昏了头了。

太后叫他看了一眼,立刻噤了声,扭过头去正襟危坐。

皇帝压下心头不愉,朗声道:

“爱卿稍安勿躁,沈氏子弟的才学大周众人皆知,而青鸾的才华,朕也是亲自见过,是好是坏不必旁人来评,朕心中已是有杆秤。”

太后脸颊一阵抽痛。

这话既是站在沈家那边替沈青鸾正名,那就是在否定太后的话了。

她可是后宫最尊贵的女人,更是皇帝的亲娘,皇帝居然为了一个合离的丫头这么下她的脸面。

太后面无表情,内心恨意却是翻滚。

偏生这时候,沈眠继续道:“陛下对青鸾盛赞,可只是陛下一人的看法。

我沈家行事讲个心服口服,请陛下开恩,允准人诵读青鸾所写的传记。”

太后眸光吃人般地盯着他。

沈眠毫无畏惧,就这么立在中央。

沈家和万家那等靠着女子裙带上位的家族不一样,前者是靠着优秀的子孙族人,独树成林而后逐渐长得繁茂。

后者却是靠着上位者的眷顾,偶得一丝富贵。

所以万家人要看着皇帝眼色行事,而沈家却可以铁骨铮铮地站着,讨一个公道和说法。

果然,皇帝只沉吟片刻就允准了,“丁雷,你来念。”

躲在人群中如鹌鹑一般的丁雷浑身一阵,愁眉苦脸地站起身来。

自打那日因为查案不力被严惩后,他便一直低调行事,鲜少在皇帝面前现眼。

没想到这个时候,皇帝偏偏点他,究竟是看重他,还是因为他和太后之间那些暗中的联系。

丁雷很想告诉自己是因为前者,可事实却不允许他自欺欺人。

深吸一口气,丁雷走到殿中,从蔡公公手中接过那本小册子,缓缓展开。

太后面沉如水,强忍着拂袖离去的冲动坐在原地。

丁雷战战兢兢念着:“昔有慈安太后,出身于书香世家。既入宫廷,深知母仪天下之重。

其子年幼,太后视之如珍宝,决心以己之力,育子成龙……”

太后越听,脸上的表情越是扭曲,似是气怒又被强忍,想假笑偏又难以成笑。

无他,盖因沈青鸾所写的传记,并无多少笔墨在太后本人身上。

而是着重将笔墨用于描述她对皇子的教导,和皇帝登基之后,太后退守后宫,安分守己,稳固朝堂的品德。

在她的描述中,慈安太后丝毫没有李太后那般的杀伐果断和荡气回肠,反倒只是一个默默无闻、毫无亮点、普通至极的相夫教子的女子。

她特意召沈青鸾入宫,每天好吃好喝招待着,就换来这样一份传记,直将太后气得火冒三丈,七窍生烟。

可偏偏,这怒火还发不出去。

因为沈青鸾在传记中描述皇帝的英明仁爱,将这一结果归功于太后的贤惠知礼。

她若是对这篇传记大加贬低,那不就说明她不认可皇帝的英明,不愿意以母亲的身份为这个儿子付出吗?

再看皇帝眼底流露出的愉悦,便可知沈青鸾的传记简直写到他心里去。

果然,等丁雷念完,皇帝连胜抚掌,“母后为儿臣付出良多,儿臣感激不尽。”

听他这样说着,太后嘴角下意识扯出一个笑,偏生眼睛里的狠厉却还没有消散,硬生生混合成一个狰狞难堪的丑陋模样。

这个贱蹄子,吃着她慈昭殿的饭,却摔了她的饭碗去拍皇帝的马屁!

无耻至极!

而下头,被骂为无耻至极的沈青鸾莞尔一笑。

“陛下盛赞,臣女愧不敢当,在宫中这么久总算是没有误了太后娘娘的差事,今日特请陛下为传记提序,臣女便也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

“好,好,好!”皇帝连声赞着,当场命人拿来纸笔。

“母后对儿臣养育之恩,儿臣为母后的传记提序,此乃两厢得宜之事。”

太后捏着座位上的木制扶手,深深地掐了下去。

这个沈青鸾,说话做事居然如此周全,一丝马脚都不露。

她故意提出让皇帝为传记提序,便是借着皇帝的势强压着她认下这则传记。

从此以后,她若再表露出对这篇传记不满的态度,不就是在赤裸裸地驳皇帝的脸面吗!

好周全的心思,竟然默不作声,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早知道她今日会来这一手,方才她就不该同意让沈青鸾来参加万寿节,平白闹这么一出,让她吃了亏还无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