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冰棍和第一次胎动(2 / 3)

作品:《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但奉献精神这个东西,从来都是要物质为基础的。

就像当初扬州建大医馆,她给予极高的报酬让太医们在扬州安家落户,也有人说,医者是悬壶济世,怎么能被金钱收买?

沈冬素恨不得给说这话的人一个大耳刮子,人家医师不用吃饭吗?人家研究新药方,不需要投资本钱吗?

现在看扬州医馆的盛况,江南各州城都求着大鱼哥,去当地开医馆。

给医师开出的报酬,比她当初给的还要高,可见这条路是走对了。

再说这农科部,那些官吏不同意售卖种子,而是免费分发给百姓。

沈冬素便提议,像麦子、水稻、豆类这些粮食作物,可以按人头按田地分发。

但像油菜、芝麻、甜菜等等这些经济作物,则是售卖种子。

她将售卖所得的钱,扣出运营成本,其它的都归农科部做研究经费,和官吏的年底奖金。

开始还有些老顽固抗议,觉得王妃此举是从百姓身上敛财。

但一年过去,再没人抗议了。因为农科部发现,买经济作物种子的,多是附近州城的士族庄园,还有姜氏商行。

高价将优良的种子卖给这些人,他们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然后就是,他们发现光靠卖种子所得。

够他们半年的研究经费和农科部支出,也就是能给王爷省下很大一笔钱。

再到过年时,农科部人人都能领到极丰厚的奖金,还能多招收一些杂工。

从此之后,不光没人反对,并且农科部投入到经济作物的研究更多了。

看,这才叫良性循环。

除了农科部,军医部早就学会这一招,当然,也是沈冬素来到幽州之后给他们指的明路。

成品药多出几个,像止咳的枇杷膏、竹沥青,这些可以薄利多销,普通百姓也买得起。

北方冬天长,肌肤容易冻伤,而军医部出品的蛇油膏,和更贵一些的红参膏,就能非常有效的防冻。

蛇油膏卖给平民百姓,红参膏卖给富商士族。目前军医部出品的成品药数量不多,才七、八个。

但赚的钱足够军医部一年的开销,除了像建大医院,和新药方研究这类,需要沈冬素出资,他们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了。

而整个幽州城还在拖后腿,需要她不断投入金钱的,只有军工部。

这是个无底洞,不管她给多少钱,李念鱼都能花完。

并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哪怕她将幽州十分之九的财富,都投资到军工部,李念鱼也——能花完!

他同门师兄弟,负责农用工具的,做犁、耙、水车等等农用品,已经赚得不需要她投资了。

负责做商用工具的,像纺织机、滑轮机、马车,甚至做米粉用的大蒸笼等等,更是赚的盆满钵满。

因为人家不光卖给幽州人,北方各州都会来采购。姜氏还会买来出售到江南一带。

只有李念鱼做武器的,每季必问她要钱,还是要很多很多钱。

她撑着额头道:“我知道你们军工部特殊,所做的东西绝对不能泄露一星半点,更不可能售卖。”

“但是,你可以想想别的路子啊,像这冰棍,也不用你负责制作和销售,你只管出硝石,管控好硝石。”

“跟别的机构合作就行了,所得利润即可以投入到军工部生产,也可以用来奖赏工作人员。”

“在军工部工作的人,可是危险系数最高的,你若提供的保障高一些,自然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李念鱼的眸子渐渐亮了起来,他以前从来没想过这方面的问题,只管闷头搞研究。

现在仔细一想,别说是旁人,就是同门师兄弟,也更愿意去农工部,或商工部,而不是来他的军工部。

是啊,若是待遇相同,谁会愿意来,随时会被火药炸死、新武器试验弄伤的军工部呢?

李念鱼沉默良久,最后感激地道:“多谢王妃!我要做这冰棍生意。”

沈冬素笑道:“别觉得这会耽误你的时间,你跟姜氏商行和谢溥清芷商议。”

“划分好利益分红,你只管出硝石,其他的交给他俩负责,每年军工部领分红就行了。”

姜氏会将冰棍做成薄利多销,人人吃得起的小食。

而谢清芷会将冰投入到奶茶店,让冰饮成为奶茶店的一大特色,用来赚富人的钱。

等月见把一箱子冰棍分完回来时,才知道王妃竟然这么短的时间内,已经把冰棍的生意给盘算好了。

不禁心中感叹,王妃就在府上闲了三天,都能想到一门新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