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论忠(2 / 3)

作品:《抄家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

“在下无可奈何之举,还请老先生不要见怪。”

“我不怪你,怪谁都怪不到你头上。”大林牙一边说着,一边拔出刚才杜蘅抛给遇折的弯刀。

杜蘅一个箭步上前,一把夺下弯刀:“老先生这是为何?”

“我们这些拥护遇折的老臣,待会儿见了俎里,左右也是个死,倒不如现在就死,也算为国尽忠了。”

“你若诚心归顺,我想俎里不会杀你。”

“那我岂不是成了不义之人?你们汉人有一句话,叫做忠臣不事二主。”

“我看你这把年纪,想必也服侍过屈列可汗吧?”

大林牙愣了愣,点头道:“不错,我不仅服侍过屈列可汗,我还服侍过可突于可汗。”

他似乎有些惭愧,说出逼格满满的忠臣不事二主这种话,结果已经事过契丹三任可汗,加上俎里,那就是四任了。

关键的是,可突于和屈列都死在了遇折手中,他非但没有为他们报仇,反而继续为遇折效忠,哪里算得上是什么忠臣?

大林牙不由让杜蘅想起五代十国时期的冯道,号称十朝元老,每一次改朝换代,他都能安然无恙,先效忠于燕政权的刘守光,又在后唐、后晋、后汉、后晋位极人臣,前后一共历经十个君王。

从气节的角度看,冯道确实要被千刀万剐,毕竟士大夫有士大夫的道德标准,他就算不以死殉国,也该归隐田园,不再出仕。

国家亡了,他又去当下一个王朝的官,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冯道,因此后世的史家,对此十分诟病。

但也是唯一能够诟病的地方。

因为冯道的个人品质很高,基本没有什么别的道德瑕疵,为官清廉,爱护百姓。

哪怕他不为国尽忠,苟活于世,每一代君王依旧对他敬重有加,不仅中原之国,就连出使契丹,辽太宗耶律德光都想亲自迎接。

“老先生以为什么是忠臣?”杜蘅回头淡淡的看了大林牙一眼。

大林牙一时不知如何以对。

杜蘅微微一笑:“若对君王,你确实不忠,若对契丹,你不算不忠。”

“这……有何不同?”

“国和君,那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没有必要非要把他们统一起来。”说着,杜蘅翻身上马。

大林牙似懂非懂。

同时内心十分震动,杜蘅的话不说在大梁,就是在契丹也是十分惊世骇俗。

剌乾的腹心部,依旧在与元嘉的部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