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赵封杀到!震动秦赵!(1 / 3)

作品:《大秦:从战场捡属性开始变强长生

“什么消息如此慌张?”

廉颇一看这个传令兵如此惶恐,板着脸问道。

“晋阳封闭了城门,甚至没有让属下入城禀告。”

“属下言明了上将军在被秦军追击,而守城的颜聚将军说了,上将军已经写下了绝笔信,大王希望上将军能够与秦军血战到底,直至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如今整个大赵都已经知道了上将军英勇迎战秦国,大赵子民都以秦为仇,如若上将军归去了,于我大赵而言并非好事……所以……所以……”

传令兵无比惶恐的说着。

说着。

他低下了头,显然是不敢再继续说下去了。

闻言!

廉颇老脸上露出了一抹苦笑,继而又大笑了起来:“哈哈哈。”

“哈哈哈……”

廉颇的大笑声在整个营帐内响彻。

但周围的将领都可以听出这大笑声之中的凄凉。

“上将军。”

周围的赵将都悲戚的看着廉颇。

此刻他们与廉颇一样,都是感同身受。

因为他们所有人都已经被赵国给抛弃了。

廉颇那一封绝笔信,震动朝堂,更是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传遍了整个赵国了。

让整个赵国都充满了对秦国的仇恨,激发战力。

也正是如此。

廉颇,不得不死。

如果他活着回去,那一封绝笔信又算什么?

先前的激励也就成了一个笑话了。

当然。

这些也只是一个原因,最为关键的是赵偃不想让廉颇活着。

于旁观者而言,廉颇一人可抵千军万马,对于任何一国而言,这都是难得的能将,但赵偃可没有如此想,哪怕现在他赵国的情况不妙,他所想的也是铲除异己。

而廉颇就是这异己之中最让他忌惮的。

“老夫这条命当初在长平时就该以身殉国了,苟延残喘了数十载,也算是到头了。”

“绝笔信已留。”

“老夫的确是没有什么面目活着了。”廉颇苦涩的大笑着。

但看着身边这些一直跟随自己的将领,廉颇眼中也流露出了一种惭愧:“就是你们,老夫愧对了,连累了。”

“如若不是你们与老夫走得近,根本不会面临如此地步。”

“秦军来势汹汹,而我们后路已无。”

“老夫也不会强求你们以身殉国,毕竟,这个国或许真的已经到了病入膏肓了。”

“如若你们想要离开,老夫不会阻拦。”

听到这。

周围十几个赵将直接跪在了廉颇的身边。

“上将军。”

“末将追随你征战十几载,这条命早已经是上将军的了。”

“上将军慷慨赴死,末将又岂会临阵脱逃?”

“末将当与上将军一起,血战秦军,直至战死。”

“末将誓死追随上将军,纵死无憾……”

众多赵将纷纷高呼道,每一个都充斥着赴死之心。

看着眼前跪下的这么多将领。

廉颇脸上也露出了一抹笑容,但更多的还是一种愧意。

“虽说与秦国为敌。”

“但如若你们身处于秦国,或许也不会落得今日这般境地了。”

“倘若他日是春平君继承了王位,我大赵未尝不能与秦国抗衡,未尝不能一统天下。”

“但如今,一切都已经晚了。”廉颇苦笑着。

在他心中最希望继承王位的还是赵佾,但终究是被赵偃给谋夺了。

一切都已经晚了。

到了现在这一步,廉颇甚至都有着一种悔意,当初在赵偃用权谋夺位时,他就应该兴兵助赵佾夺位,要不然也不会落得如今这番。

不过此刻也只是想想罢了。

“秦军距我军不过十里。”

“继续向晋阳城撤离。”廉颇沉声道。

“上将军。”

“晋阳城根本不会对我们开城门,我们还去晋阳城做什么?”副将不解的问道,但语气里的愤怒也是明显。

“秦军已经破了曲阳,并且追上来了,下一个要进攻的就是晋阳城。”

“如若我们在晋阳城东侧驻守会给秦军带来怎样的影响?”廉颇平静的说道。

众赵将思虑一刻,立刻就明白了。

“如若我军镇守在晋阳东侧,秦军必然会投鼠忌器,不敢来攻。”

“只待秦军进攻晋阳,我军就可从侧翼突袭,让秦军无法攻城。”赵将立刻会意。

“此战无论胜败,老夫都必死无疑。”

“大王不会留我。”

“但你们……”

廉颇带着一种战友之情的目光看着麾下众将:“你们是跟随老夫多年的战将,老夫将伱们视之为后辈,更视之为兄弟。”

“老夫不能带着你们去死。”

“驻守在晋阳一侧,震慑秦军,这也是属于你们的一线生机。”

此话一落。

众多赵将都感动的看着廉颇。

“上将军。”

“末将愿誓死追随上将军。”

“末将等根本不惧死。”所有赵将大声回道。

“好了。”

“无需多言了。”

“下令开拔吧。”

“驻守晋阳东侧,震慑秦军。”

“这也是老夫最后为大赵做的了。”廉颇一摆手,不再多言。

“谨遵将令。”众赵将齐声应道。

……

秦营!

“上将军。”

“斥候来报,廉颇继续向着晋阳撤军,已经距晋阳不过数里。”

“不过奇怪的是廉颇并没有入城,而是在晋阳城外东侧扎营了。”杨端和禀告道。

“看样子。”

“廉颇是入不了城了。”王翦思虑一瞬,沉声道。

“上将军此话何意?”

“廉颇一路撤军,避免与我军交战。”

“为的就是撤入晋阳防守,为何入不了城?”杨端和一脸不解。

王翦淡淡一笑:“廉颇绝笔信,你应该听说了吧?”

“如今赵国都已经传遍了。”

“赵国上下因为这一封绝笔信对我大秦可谓是同仇敌忾。”

“不得不说。”

“廉颇在赵国的威望很高,赵王此举也的确是聪明。”杨端和沉声道。

“赵王将此绝笔信推波助澜散于赵国,的确是让赵人更恨我大秦,激发战力,但还有一个关键,赵王想要廉颇死。”

“一举两得。”王翦冷笑道。

在知道廉颇绝笔信被推波助澜后,王翦就看出了赵王的目的。

“廉颇虽老,尚能战。”

“我大秦最为忌惮的也是廉颇。”

“如此能将!”

“赵王竟然想要他死。”

“赵王如此昏庸,赵国又怎会不亡。”

杨端和有些唏嘘的感慨。

“廉颇。”

“可惜了。”

“如若他生在我大秦,此刻便是我大秦的无双上将了。”王翦也是感慨的说道。

杨端和点了点头,也是非常的唏嘘。

“不过。”

“廉颇这老将到了这最后的时刻都不忘对付我大秦。”

“驻守晋阳东侧,与晋阳城内的赵军形成了策应。”

“只待我大秦进攻晋阳,廉颇就可率军袭我秦军,好手段啊。”王翦颇为感慨的说道。

以他的能力自然是一眼洞彻了廉颇的目的。

“这廉颇也当真是一个迂腐之人。”

“赵王都摆明了要他的命了,他竟然还要替赵国卖命。”杨端和有些无奈的说道。

如果是其他人。

在知道已经是必死之局,保不准会直接叛了,投降他国。

“所以。”

“他是廉颇。”

“并非乐乘之流。”王翦笑了一声,语气里充满了对廉颇的敬重。

“那此番我军该如何?”杨端和问道。

“继续进军。”

“传令王贲,绕路至晋阳东侧。”

“先行将廉颇解决。”王翦当即说道。

“诺。”杨端和点了点头。

“廉颇啊廉颇。”

“你驻守晋阳东侧的确是可行,但有一点你却是无解,那就是赵王要你的命,驻守晋阳的赵军也不会给你任何的支援。”

“你就是一支没有任何补给的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