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02章 全副武装(2 / 2)

作品:《烈火南明二十年

在救治的时候,很多士兵往往因为箭头深入体内,很难拔出,而流血过多死亡。但是有了丝绸的包裹之后,只要扯动丝绸,往往可以将箭头给带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救治士兵。

除此之外,每个士兵还配备了铁叶扎成的裙摆,可以防护腿部,同时配置冲压制作的护膝和铁臂护手,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这一套铠甲,高衡套在木头人上试验过,除非是用自己的四四式火铳。否则以现在火绳铳的水平,除非抵近到一二十步的位置上,否则根本无法破甲。

但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兴华军士兵不是万能的,在二十步的位置上可以被火绳铳击杀,可如果全军换装了四四式,在四四式巨大的威力之下,又有什么样的部队能顺利挺进到二十步的距离而不崩溃?

古人常说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可如果兴华军将士既装备了锋利的矛又装备了坚固的盾的话,又该用什么来进行杀伤呢。

这样的配置,堪称豪华,高衡知道,新华军若是想变成一支火炮、巨舰、精兵组成的部队,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目前手上掌握的资金,配备眼下的一万多人应该是足够了。可是维持这么强大的军队也需要钱,他们需要有源源不断提供金钱的来源才可以。

好在,沿海的盐场已经开始投入运营,用晒盐法生产出来的海盐成本低质量高。最重要的是,海水本身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如此说来,生产海盐的原料可以说是零成本。在产量大大提高的情况下,兴华军的盐场一年的产盐量可以达到五万吨。

虽然跟后世的盐场动辄几十万吨几百万吨的产量比有些少得可怜,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了不得的产量了。

现在是明末乱世,各种物品都贵得离谱,作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粮食和食盐,价格自然也是非常夸张。在盐价稳定的时候,一百斤盐只需要不足一两银子,甚至更便宜。但是在崇祯十七年,因为到处战乱的缘故,盐价已经疯涨到一两银子三十斤。

兴华军盐场五万吨盐的产量,只要能顺利售出,一年至少是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两银子的进项。这还不算粮食,谅山府的土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大量开垦出来,在一年三熟的情况下,每年又能给新华军带来至少二百万两银子的进项,再加上阮氏的援助,还有蒲德曼的贸易,兴华军每年的收入应该不少于五百万两,如果能一直持续下去,军队就能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这还不算,按照当初高衡和蒲德曼的设想,军火交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当然,现在制造局的任务是满足兴华军自身的需求。可未来,一旦产能上来,有了余量,他们就可以贩卖军火,这可是个暴利的行当,到时候收入会成倍增加。

高衡仿佛已经看到了谅山府兴盛的未来,可当下,他们还是要利用这难得的窗口期,稳步发展,应对即将到来的剧变。

崇祯十七年四月,一个惊天的消息传遍了华夏的大江南北,亿万人得到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流贼攻入京师,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殉国,与他一同殉国的还有成千上万的大臣与家眷。大顺军占领京师,整个长江以北的地区全部落入大顺之手。大顺政权拥兵百万,虎踞华夏北方。

同时,张献忠率领大军攻入四川,占领了四川全境,定都成都。他的手上也有数十万大军,华夏大地生灵涂炭,一片哀嚎,尤其是占领京师之后,大顺军在京师大搞追赃助饷,先从官员富户开始逼饷,不交的直接大刑伺候,每天都有的大量人被拷打致死。

到了后期,形势逐渐失控,大顺政权的人完全不满足于他们上交的银子,开始扩大范围,从富户到京师百姓,几乎无一人幸免,不给银子的平民百姓就被拉入军队,充作饥兵。其实也就是给大顺军当炮灰,一时间百姓怨声载道,哭声震天,完全没有了先前对大顺支持的模样。

但是在大顺政权的强势压制下,这些百姓也不敢反抗,毕竟现在李自成的威望已经达到了顶峰。谁能想到,当年一个小小的驿站驿卒,竟然登上了九五之尊的位子。

而目前,大顺军的全部注意力正放在关外,关外的大清国蠢蠢欲动,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决心跟大顺军干一仗。李自成根本没将吴三桂放在眼里,自己麾下雄兵百万,又是刚刚占领京师的得胜之师,人家避其锋芒还来不及,吴三桂这个傻子竟然敢主动宣战。

大顺军调兵遣将,在李自成亲自统率之下,准备一鼓作气攻下山海关,拿吴三桂的人头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