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观山太保、建水古城(2 / 2)

作品:《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察觉到大明江山将亡,竟是毫不犹豫解甲归田,退隐山林,几百年时间里不出江湖。

到了今日。

往事如烟尘散去。

搬山一脉又忙于寻找丹珠。

哪有心思理会他们?

至于摸金、发丘,也都是渐渐式微,不复以往。

而卸岭一派都是绿林盗匪,聚啸山林,对于此事也不上心。

仔细想想,就是他,都已经好多年没听到过观山太保的名号了。

“既然道兄知晓。”

“就应该听说过,观山一脉起自青溪巫山,盗取悬棺借此发家。”

对于鹧鸪哨的反应。

陈玉楼并未在意。

四派当中,其实最恨观山太保的当属摸金与发丘。

摸金因为清末出了个张三链子,至少还没断了传承。

但发丘中郎将却是一度真正衣钵无传,要不是白遇虎无意得到了天官印与陵谱,发丘早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

闻言。

鹧鸪哨点了点头。

但眉宇间的疑惑却是丝毫不减。

只不过,仍旧在耐着性子细听而已。

“那道兄可知,观山封家,最为擅长的是什么?”

陈玉楼话音一转。

终于引出了真正的目的。

“擅长?”

鹧鸪哨眉头微皱。

关于当年之事,他多是从上代搬山道人口中所听。

对此并不如何清楚。

但既然他这么问,一定有他的道理在。

稍稍沉思了下,鹧鸪哨心头忽然一动,猜测道,“天书?”

“不错!”

见他如此神思敏捷。

陈玉楼心中都不禁生出几分惊叹。

“当年封家先辈,就是从悬棺中盗取无数天书异器,从而学得种种方术。”

“这天底下,论对天书了解者,无出观山一脉之右。”

之所以提及观山封家。

自然是因为,原著中胡八一三人从龙岭迷窟中带走的那枚龙骨天书,最终就是孙教授,也就是观山后人封学武破译。

时隔几十年。

一个被过继出去的封家后人。

全凭自学,尚且能够破译天书。

可想而知封家人在天书上的造诣何等之深?

“只是……”

到这一步。

鹧鸪哨哪里还会听不懂他的弦外之意。

分明就是打算请封家人出手,破译这枚龙骨天书。

但……

一边是深仇大恨。

另一边又是龙骨之秘。

鹧鸪哨一下陷入两难抉择。

“要是道兄,无法跨过这一道坎,此事就交给陈某如何?”

说实话。

以他在风水上的造诣。

借由十六墨玉指环,尝试破译龙骨天书,也不算太难。

只是。

鹧鸪哨师兄妹三人可能等不了太久。

与其花费数年功夫,还不如将此事交给封思北,当然,巫山之行,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打探地仙村入口。

“……也好。”

鹧鸪哨犹豫再三。

最终还是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要不是此事关乎族人身死,他宁可前去无苦寺,拜入了尘长老门下,学得摸金秘术,再逐句推演龙骨天书,也不会与观山太保合作。

须知。

他与卸岭之间互通往来,都已经算是违背了祖训。

更何况观山太保。

只是,如今形势如此,也容不得他多想。

“对了陈兄,要是那封家后人不愿……”

鹧鸪哨犹豫了下,又问了一句。

“道兄尽可放心。”

陈玉楼平静的摆了摆手。

封思北对地仙村的执念,就如搬山道人寻珠一般,他那一脉祖祖辈辈都是如此。

别说他手中那枚观山金牌。

要是以地仙村入口作为条件。

封思北怕是不眠不休,都要将龙骨天书破译出来。

“好。”

见他如此自信。

鹧鸪哨又岂会不信?

按下心中好奇,也没有过多追问。

不过心中却是难掩感慨。

倒斗四派寻找观山太保几百年。

连他们的影子都没见到。

没想到,陈玉楼对封家来历居所却是了如指掌。

不愧是天下绿林的魁首。

“看道兄神光内敛,凝而不散,怕是养气有成了。”

因为一番交谈,陈玉楼原本那一点困意,这会更是烟消云散。

见鹧鸪哨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两人干脆俯身靠在船舷上随意闲聊着。

“就知道瞒不过陈兄。”

鹧鸪哨点点头。

对他一口道破,他并无半点意外。

毕竟,在他推测中,陈玉楼至少也已经到了筑基巅峰,距离结丹大境也只有一窗之隔。

“百日筑基,以道兄修行之快,他日也是水到渠成了。”

陈玉楼笑了笑道。

一行人里。

破境最快的就是鹧鸪哨和袁洪。

至于怒晴鸡罗浮,它是天生凤种,破境根本不能用常理去论,吞食大妖血肉、妖丹,世间阴煞之物,以及山中灵气,皆能修行。

就是不知道。

他和袁洪谁会更快一步筑基成功。

“筑基……”

看着身下大江潮水翻涌。

两岸青山不断消失在余光中。

鹧鸪哨低声喃喃着。

言语中难掩期待之意。

“对了,陈兄……”

正好他这段时日在修行上碰到不少疑惑。

当即趁着这个大好机会,一口气问了出来。

对陈玉楼而言,如今观炼气境就如白纸,简单几句话就能让他醍醐灌顶。

而鹧鸪哨,身为搬山魁首,二十年江湖经验见识惊人。

说起往日经历。

也让陈玉楼心醉神往。

“铛——”

天色将暗,两人谈兴却丝毫不减。

直到一道钟声在船头响彻。

才将两人心神拉回。

远处大江一侧,无数星星点点的火光在夜色中飘动。

坐落在水边山间的,赫然是座小城。

“到建水城了。”

船把头从船舱里钻出,手里拎着一只铜钟,不断的敲着。

钟声在船内回荡。

建水城?

听到这个地名,陈玉楼眼神顿时一亮。

建水,便是建在抚仙湖边的古城。

历史上一度称之为临安。

几百年来一直望水而落,城内多是彝族、傣族和白族,也有少数汉人行商定居于此。

听到船把头催促声。

众人纷纷从船舱里走出,站在甲板上,眺望着不远外的码头。

“下船。”

“入城!”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