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2)

作品:《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小娃娃:“???”

几位阁老眼里的笑意掩饰不住,恨不得仰天大笑,一抒心中自豪之情。

桂萼心里有个模糊的想法,可他不敢相信。他猛地抬头看向龙椅上的皇上,心里生出一道光,可那道光太温暖,太明亮,他不敢生长。

武定侯郭勋一咬牙站出来:“皇上圣明。然臣认为,魏征所言虽有些许道理,却是不近人情。唐太宗钟爱长乐公主,要给双倍嫁妆,乃是为人父亲的人之常情。”

户部左侍郎张璁词严义正:“皇上圣明。魏征所言有道理,其他大臣所言也有道理,唐太宗爱女之心,也是人之常情。然唐太宗因为魏征之言克制自己的‘人之常情’,所以唐太宗是‘唐太宗’也。”

小娃娃:“???”

群臣:“???”

定国公徐延德从族弟徐景珩知道一些皇上的事情,犹犹豫豫地扶正自己的乌纱帽:“皇上圣明。皇上……”他想说皇上是“大明唐太宗”,又反应过来,这不是给两位国舅定了罪了吗?

眼里是皇上饱含期待的小眼神儿,耳边又响起族弟的冷言冷语,他一时心灰意冷,罢罢罢。

“乃大明唐太宗也。皇上所讲故事,臣听来,醍醐灌顶震耳发聩!长乐公主作为侄女,不能越过姑姑的嫁妆数额,此乃大礼仪也。礼仪乃是国家根本,圣人教导,礼乐理智信,礼在第一,礼仪不可废也。”

群臣:“!!!”

万万没想到定国公突然站队,群臣呆若木鸡。

几位阁老瞧着皇上那喜形于色的小模样,简直要绷不住那汹涌蓬勃的笑意。

然而小娃娃真高兴啊。朕是“唐太宗”!小娃娃特自恋特矜持的小样儿,特大方地夸夸自己:“定国公好好。唐太宗好好,魏征好好。朕好好,桂萼好好。”

群臣:“!!!”不说其他人,除了几位阁老“身经百战”,定国公本人都顶不住皇上的一腔自恋。

桂萼已经不知道今夕何夕,三魂出窍一般——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还活着?我是——大明魏征???

文武群臣一个个的目瞪口呆,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皇上,咱自比唐太宗,真的好吗?好好好,好好好,皇上您是唐太宗,皇上您是唐太宗。

可是皇上,那破落户桂萼是魏征?皇上啊,桂萼他,桂萼他就是一个万人嫌千人讨厌的人啊,皇上啊,桂萼比那茅坑石头张璁还招人恨啊,皇上!

这已经不是两位国舅爷的违法违制的事情了,这个时候再说大明开国马皇后徐皇后娘家的土地封赏,那就落了下乘了。可是!可是!谁都无法接受,皇上居然把桂萼当魏征!

可是小娃娃皇上真的觉得桂萼挺好,小娃娃皇上自觉,自己和唐太宗一样英明,和太~祖皇帝一样爱吃豆腐。桂萼就是他的魏征,祖母和娘就是长孙皇后、马皇后、徐皇后、孙太后……所有美好人物的化身。

是的,长乐公主的嫁妆故事还有后一半儿,唐太宗退朝后气不过大骂魏征多管闲事,长孙皇后贤明地劝说唐太宗,魏征说的对……

小娃娃自觉,他和唐太宗赏赐魏征一样赏赐桂萼的大事情完成,针对他的大臣对他祖母的关注,板着小胖脸,接着解释。

“朕听书《汉书·外戚传》。朕知道,太~祖皇帝立国,家法严。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

!!!

汉朝的外戚?皇上,这比喻不对啊,皇上,我们大明绝对没有汉朝的外戚。

!!!

人所共知,太~祖皇帝本人对于封爵非常吝啬,咳咳,是真的吝啬,马皇后贤明,治家理业抚养皇子皇女们功勋卓著,太~祖皇帝为了报答她,不惜破坏自己制定的制度,要给她的亲戚族人封官加赏,马皇后断然拒绝。

“国家爵禄,宜与贤士大夫共之,不当私家。”马皇后的话永远落在史书上,后面成祖皇帝的徐皇后,余生以马皇后为标准,临终还在劝成祖皇帝“毋骄畜外家。”

甚至那英宗皇帝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后要大封赏功臣母舅家,他的母亲孙太后就非常不高兴,直接说道:“如此封赏,假如他们犯事,我也保不了。”

文武大臣一时心有戚戚焉,就是张璁这样的清流都挺同情大明朝的外戚们。

无他,大明朝的外戚们如今这么老实,谨身奉法,谦谦有儒者风,纵使“怙恩负乘之徒”所好不过田宅、狗马、音乐,所狎不过俳优、伎妾,再也没人能混到手握军国大权的地步,更未形成朋党之势……

这真的是有渊源的,不是他们自愿这么乖乖滴!

文武大臣一时间,满脑袋里都是,后来孙太后的娘家三兄弟果然犯事,英宗大怒,连通其他外戚一起迁怒,大力整顿之下,被外戚们侵占的田产统统收回,分发给百姓耕种,百姓交口称赞锣鼓喧天的场景。

文武大臣一个个的,都看向他们的奶娃娃皇上,怎么也不敢相信,三岁的皇上,就有这般决断。

奶娃娃皇上自然不知道大臣们都变得好奇怪的原因。他的小孩子心里,祖母和娘都是天底下最美最美的人,老师们一讲这些故事,他就自动代入祖母和娘,连声夸祖母和娘“好好、好好”……

此时此刻更是显摆:“祖母好好,娘好好。”

群臣面对皇上的小儿赤子之心,喉咙卡住一般。

几位阁老瞧着皇上骄傲的小模样,实在忍不住想笑,笑着笑着心里酸涩,眼睛里就湿了。

此时此刻,清宁宫里,正在和进宫的两个弟弟相对流泪的太皇太后,正在心里不停地念叨“乖孙子”;仁寿宫里,正在和进宫的两个弟弟相对沉默的皇太后,正在心里不停念叨“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