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 / 3)

作品:《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这个说:“哎呦呦,南海风光好啊,听说那椰子大的像球球,还有那榴莲,南海男人犯错,都跪它。”

那个说:“南海啊,当年有不少下南洋的人啊,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永乐大帝册封的苏禄总督,就是汉家后人,杨阁老你这一去,也选几个人才回来吧。”

还有的人说:“海边好啊,杨阁老你出身四川,喜欢四川菜,但沿海的海鲜,也要尝尝啊。”

杨阁老知道自己越说话他们越上头,板着脸不发一言。可这些官场的人谁不知道他的心思?一个个的,抓住机会,可劲儿乐呵他。

朝堂上叽叽喳喳的跟菜市场一般,一点儿也没有大战临头的危机感。

小娃娃皇上因为他们的闹腾,欢喜。一看事情解决,惦记着他要去给祖母和亲娘送礼物,就要下朝。

礼仪大太监尖声高喊退朝,群臣高声恭送。皇上下来龙椅,出来大殿,带着余庆等等侍卫宫人,带上自己在宫外买来的礼物,去紫禁城孝顺祖母和亲娘。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用着皇上的孝敬,皇上和徐景珩打的野枣儿、自己尝过的糖炒栗子,老百姓家里自己煮的吃豆儿……都乐哈哈地笑。

皇太后剥开一个花生喂给儿子,眉眼欢喜:“这新鲜的芸豆、花生、豌豆、毛豆……放进锅里,放花椒、大料、食盐等调料煮成五香豆,吃起来就是鲜美——和宫里头煮的,不一样的鲜美。”

太皇太后用着,也觉得好:“野物儿,天生天长,和种植的,不一样。”

皇上因为祖母和亲娘的欢喜,更为欢喜,咽下嘴里的花生,高喊:“祖母,娘,宫外好看,一起出宫。”

他祖母和亲娘就一起瞅着他笑,互看一眼,更是笑——小孩子天天梦想家外面的世界,却不知上了年纪的人,越发恋家,只想和家人呆在一起。

小孩子的皇上,不懂祖母和亲娘的笑容,但祖母和亲娘笑,他也笑。模糊明白,祖母和娘开心,胜过外头万千风景。

皇上在宫里孝顺祖母和亲娘,此时此刻的北京城,那是真热闹喧嚣。

皇上给杨阁老放假,去南海度假?天了噜,还有南京六部跟着,魏国公也跟着,勋贵子弟们都跟着……我们也去!

有人说杨阁老不是去度假,是去打仗。然后大明朝野上下都知道了,南海出来乱子,杨阁老要代表皇上和朝廷,去安抚南海,接纳南海蛮夷,顺便度个假游玩一番——我们更要去嗷嗷。

反正甭管如何,我们要去,不能做官船,我们自己做私船,来来来,亲友们,你们谁要去,我们包一艘船……

杨阁老坐在轿子里,听着北京城人的热情,就觉得牙更疼。徐景珩不舍得皇上一个人在北京,是真的。会趁着他离开北京城,还不知道怎么霍霍北京城的官员,也是真的,这些人暂且乐呵吧。

杨阁老自认他的担心没有道理,可是其他人哪有心思去想这些。

勋贵子弟们,默然、不语。

这次出发去南海,不是当年出发去土木堡。大明武将勋贵们都知道,这是他们翻身的一仗,他们必须打赢,漂漂亮亮地打赢,培养新一代武将接班人,为了皇上,为了大明,壮我山河,重振武风。

文臣们默然、不语。

大明的勋贵武将们,曾经那么多,人才济济,多的用不完,多的朝堂站不下。一场土木堡之变,十个回来一个,再也没有大志气,每天遛鸟斗鸡,逛青楼听大戏……

唯有皇上孩子气的欢喜。第二天下午,皇上听说百姓都要跟去南海,忍不住出宫,在余庆怀里,听见百姓的热情和勇敢,眉开眼笑。

说起来南海打仗的事儿,皇上并没有觉得很大。他天生护短的意识里,不容许任何人欺负大明。有人来欺负他的子民,抢他的宝贝,那就打。

什么你说万一打不过?皇上的认知里,大明就是上国,就是打胜仗的一方。就是和吐鲁番蒙古签订合约,那也是皇上爱护他的子民不打仗,互市换更多的宝贝。

皇上眉开眼笑的,特大方地和余庆、张佐说:“南海市舶司开业,大臣们好奇,都想去看,你们也去看。”

余庆和张佐一起谄媚地笑:“小公子去,我们就去。”

皇上就矜持且英明地笑:“小公子去,祖母和娘去,小公子带你们,都去。”

皇上自觉,嗯嗯,朕大度,朕大方,皇上的大眼睛亮亮的,头顶的大太阳都亮不过。

大明要出兵,六部九卿都动起来。九月初八日,皇上在豹房宴请各个藩属国使臣,要回国的回国,要留下的留下。

大明各方准备妥当,九月初十日早上辰时正,天高气爽,朝阳初升。杨阁老领兵出发,朝廷战舰,官方船只,私人船只,铺满大明天津卫的海面,遮天蔽日。

皇上带着文武百官送行,面对杨阁老的一头白发,小玩伴们视死如归的模样,“哇哇”大哭。哭声和一声声礼炮声混合在一起,叫所有人悲伤落泪。

皇上是舍不得亲近的杨阁老离开,孩子气的哭闹。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他们知道每一次分别,都可能是永别,更是伤感。

可是,该做的事情,就要去做。大明儿郎,热血再次燃烧,永不退缩。

徐景珩抱着小娃娃皇上,看着渐行渐远的船队,默然、不语。

小娃娃皇上卖力地挥手,大喊:“一起回来……尽早回来……”声音破碎在风中。

杨阁老、许泰、邓继坤、常绍……听着皇上的哭声,看着岸上越来越小的身影,唯有热泪滚滚。

杨阁老和各位将军们,出发前,已经和徐景珩、六部尚书商议好打法,知道这一去,没有一年回不来,再回来就是皇上的五岁生日了,一时又是期待,又是伤感。

大明在南海一战,大明人自己说仁爱万民,教化蛮夷。后人研究,大明是硬生生地用无赖的围困战术,人海战术,取得胜利。大大小小的一次一次战役,全都是大明在培养武将,根本没当敌人是一回事。

大明上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人,其余的都是蛮夷,不开化的野人。

小小的西洋蛮夷葡萄牙和西班牙,胆敢来大明家门口耀武扬威,打!穷困的南海蛮夷,胆敢对大明不尊敬,不服从教化,打!打完了,还教育小孩子一般地,温柔地说:“大明上国,仁慈大度,以后可别闹了,要乖……”

说实话,华夏后人研究这段历史,一方面因为大明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羞耻的脚指头都卷起来,却也不得不承认,大明人,天生骄傲,有骄傲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