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2 / 4)

作品:《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先去穿衣用饭。”徐景珩的眉眼,和往常一样。皇上放下心,麻利地答应一声:“好。”

自从游水跑步,皇上的饮食就开始调整,该吃什么都有太医说了算。这六天里天天被折腾到筋疲力尽,顿顿用着清淡的滋补药膳,皇上难得的,今儿没有嫌弃这药膳没盐没味,看得老太医特欣慰,还高兴地抹抹眼泪。

老太医和其他人一样,都以为皇上今儿要瀑布倒卷了,那就是练功练成了,以后就不用吃这般苦头了……

皇上表示,他早就不是吴下阿蒙,徐景珩折腾他的劲头,他如今,不敢有一丝猜测。

皇上用完膳,发现其他人都被两位阁老赶着,去忙乎儿,悄咪咪地来找徐景珩,发现文老先生,绯衣门主、清衫客、红衣侠都在。

好像是商议大事情。

练功再上一层·皇上,隐约明白自己和这几位的实力差距,知道自己一定什么也听不到。可他又不甘心,窝在徐景珩住处前面的吊脚楼里,拿过来张佐不好批红的上书,一本本地看。

安顺的驿馆,不同于传统贵州苗家建筑,而是类似当地达官显贵、富家大户居住的窨子屋。官府请来外地的能工巧匠,特意建造的“封火屋”,结合传统建筑美学,具有北方四合院规制,又有江南园林风格。

居中每座房屋自成院落,各房屋的外墙形成对外封闭的“骑墙”,既防火防盗,又秀丽美观,当然也不好偷听。

皇上一本本上书看完,一个个做出批示,也是满意于大臣们的言语精炼,说事情清晰明了,节约他的时间……可是皇上一闲下来,又想去听一听。

这都两个刻钟了,他们在说什么?

皇上用完老太医特意批准的,一碗牛肉汤红米粉,一碗油茶,小肚子鼓鼓;看完安顺地方志,各地方人的来信,贵州人对于大渡桥的规划……打开一本大明新出的《建筑法度》,一心二用地看。

一定是有关于他的事情。

文老先生一直不同意他修炼。红衣侠随缘。青衫客和绯衣门主支持,徐景珩……徐景珩说,他只要开心就好,想做什么做什么。

我想做什么?皇上的视线落在这连绵青山上,那目光,和徐景珩的目光一样安静。

我想报仇!我想冲出去这禁锢自己的天地!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修炼这么苦,还会不会要求练功?会!当然会!

大明好儿郎,不一定当和元太~祖一样,纵横大漠,跑马中原,地盘横跨欧亚非。但有自己的骄傲!

皇上脑袋里七想八想的,随即又想到,最近的时间大多花在练功上,深呼吸深呼吸定了定心,看完几页《建筑法度》,慢慢的沉浸进去。

西南山区平地少,挖房基需要移动大量土石,加之山区气候阴雨多变、潮湿多雾,房屋底层湿气很重,不宜居住。苗民因地制宜,选择依山傍水的河岸或山崖,构筑这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木楼,“吊脚楼”。

先把地基削成“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之下用长木柱支撑,在屋正面、屋后留一檐柱,按土台高度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齐平。

吊脚部分扎木楼,横梁上垫上楼板,房屋的悬空吊楼部分,是栏杆式走廊,既方便行走,又可晾晒衣服。

这是一种最能彰显苗族人生存习性、居住习俗、求美习尚的特殊建筑。

有讲究的人家,在吊脚木柱上雕刻龙凤图案,横枋浮雕花饰图案,栏杆也是拼花饰凤,高雅大方。横枋靠凳,用于家人休息纳凉,观景聊天。

走廊内扎木板壁做住房,窗户宽大,便于凭栏远眺。还有富裕人家,在木板墙壁、木架层柱刷上桐油、红漆,檐柱雕龙画凤,窗棂刻花雕鸟,装上闪光的琉璃和玻璃,处处彰显着民族特色与气派,大方得体,十分雅观。

整个房屋建筑设计精巧,横屋和正屋配置合理方便,枋柱之间的衔接不用钉铆,只以木榫相扣。

下悬檐柱底部雕刻金瓜、绣球、龙头、花卉等做装饰。楼下之房不做正房,一般安放石碓、石磨、农具行头等工具,或做柴屋、杂屋之用。

“坐南朝北,冬暖夏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和广西、云南、四川……房屋,都相似之处,也都有一套自己的建筑方法。不同的总是,新旧大小、建筑材料、装饰程度……比如这里特有的杉树皮,宽而长,薄而轻,组成外内两层,雨雪不易透入,经久不易烂坏。

皇上对这本书挺喜欢。

人生百年时光,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房屋乃是一门最早的艺术。

皇上细细地观摩这座,用来做书房的吊脚楼,雕花镂刻、彩绘装饰,顺着台阶下来,慢慢地看这座驿馆。

四周围以防火砖墙,墙以条石为基础,薄青砖屋砌成空斗,内填瓦砾、砂石、泥土,墙高一般三丈,一律呈几何等边以斜角开墙为门,门坚厚,门上涂漆、钉铁皮,照壁上方有色彩斑斓的绘画,或大禽猛兽,或松菊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