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工部第一员外郎 / 章节正文阅读

9、割席(1 / 5)

作品:《工部第一员外郎

时间进入六月,正是雨期,天像漏了个窟窿似的,接连下了七八天的大雨。

就藩的车队停在巍峨大山中的一座驿站,空望着阴雨连绵,山路崎岖,前进不能,后退也不行。

山中驿站本就简陋,储备不足,哪里经得住老爷们一顿顿吃下去,很快就宣告弹尽粮绝,连带着驿丞一起饿肚子。

“饿,好饿啊!”

“我都三天没吃饭了!”

“晚上躺着睡不着,就听见鸽子咕咕叫,还想着哪来的鸽子,原来是同僚的肚子。”

众人哀怨万分地叫唤着,怨气一天比一天重,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一个地方:粮车。

粮车里有粮啊,足够他们这队人马在山上吃半年的,可是,那不是给他们的粮,是给抚远大将军的军粮。

说到底,他们这群人,这些马、物资、银钱,都是抚远大将军开口问皇上要的,只是不大凑巧,皇上又加派了一个藩王过来。

神仙打架不是凡人能议论的,他们只要知道自己的最高领导有两个,一个藩王,一个抚远大将军,后面那个是实权领导。

想吃实权领导的粮,大家伙儿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偷吃更是不可能的,一个军法处置,谁也受不了。

所以只能向李将军卖惨。

李将军是抚远大将军的亲兵,只要他点头,那么这笔账就不会算到大家伙儿头上。

能在李将军面前说得上话的,也就只有林侍郎。

在吏部和户部众人的怂恿下,林侍郎勉强点头同意,去跟李将军面前说说情。

接着,又返回头来,板着脸说:“我这可都是为了你们才去求情的,将来上面问起了粮草的去向,你们可不能不认账啊。”

吏部和户部众人赶忙表态,都是他们的责任,是他们没有准备,自己没有屯粮,导致大雨滞留期间把驿站的粮吃完了,就开始饿肚子,再饿下去要出人命,这才请林侍郎出面求一点军粮。

将来到了云南,他们一定会尽快整理田庄,敦促当地农民纳粮,把军粮这块缺口补上。

“这还像话,那我就舍下这张脸皮,去同李将军说一说?”林侍郎把姿态做足了,这才去李将军营前,向他请求开放一些军粮应急。

李将军本来就打算拿出一些军粮作为旅途中的口粮,因此十分爽快地答应林侍郎,还叫几个亲兵去帮着打开粮车。

“把咱们的大铁锅也支起来,打水煮饭,他们这些官老爷啊,讲究得很,说什么君子远庖厨,都不会做饭,还是得咱们来。”李将军大手一挥,营中兵士一个个活动起来。

久违的饭香飘散在驿站里。

士兵们手执饭勺,在一个个大铁锅里来回搅拌,粟米粥的香味更加浓郁起来,锅边的竹筐里,整齐地放着馕饼、咸菜,看得人直流口水。

六部的官员们一个个从床铺上鲤鱼打挺坐起来,鞋都顾不上穿,就往香味传来的方向跑。

李将军在驿站旁边圈了一块地作为行军营,铁锅就支在行军营中间的空地上。

只见乌泱泱的人往空地前涌,呼啦一下子把铁锅周围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眼巴巴地瞧着锅里的粟米粥,吞咽口水声不绝于耳。

“一个一个来,大家都有份!”一名亲兵高声说道。

“谢谢谢谢,给我盛一碗。”

“真香啊,小兄弟,这手艺真厉害,将来肯定能讨媳妇欢心。”

“我还想要一个饼,能帮我夹点咸菜不,嘴巴里没味,难受。”

对于李将军慷慨放粮的行为,大家都感恩戴德,说话也特别好听,军营中气氛融洽。

温榆和唐镜也排在队伍里打饭,有军队组织,效率很高,两人很快排到前面,各打了一碗粥、一只馕饼和一撮咸菜。

温榆看了一眼竹筐,破天荒地没有问小兵蹭馕饼。

唐镜则上去就抓了三个馕饼,揣进怀里,不顾周围人不满的目光,若无其事地跟着温榆走出队伍,来到墙角下,就着咸菜把粟米粥喝完。

“你怎么不多拿几个饼?”唐镜捂着鼓囊囊的襟怀,问温榆。

“现在粮食紧缺,我看馕饼没有多少,我多拿,后面的人可能就吃不上了。”温榆说道。

唐镜露出了夸张的表情,惊叹道:“温榆,你还真是高风亮节啊。那你之前怎么总是蹭人家馒头呢?”

温榆瞥了一眼前面:“因为之前不缺粮……”

不缺粮的时候,人们总是更多地考虑身份、地位、面子等等更高层级的需求。

这个时候,人们会为了谁在饭堂里吃、谁在饭堂外吃而争执。

但,谁多拿了一个馒头,就没人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