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正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军征蛮(2 / 2)

作品:《大明正统

“是么?”郑玉瞄了杨牧云一眼,又向父亲问道:“您把明人讲得那么厉害,那我大越又是怎样打败他们的。”

“我们大越胜在人心向背,”郑可道:“当大越的百姓都站在我们这边的时候,明军就不再具有胜算了。”

“唔......”郑玉似乎没明白。

“玉儿,你不知道,”郑可继续说道:“大明是天朝上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战争动员能力非我大越所能比,与大明作战,我大越就得赌上国运,这不是我大越一个小国所能承受起的。”

“侯爷所言,发人深省,”杨牧云赞道:“在下谨受教了。”

“哪里,杨公子学识渊博,本侯很是敬佩,”郑可捋须笑道:“本侯也是衷心希望大明能够与我大越和好,永生永世不再大动干戈呀!”

“如安南王与侯爷一般深明大义,谨守臣礼,那我大明皇帝一定会降诏修好......”杨牧云话还未说完,就听郑玉轻轻哼了一声。

“王上对大明有些太示弱了,”郑玉不满道:“一再派遣使臣到大明,请大明皇帝降旨封王。依我说,就是大明皇帝不封,王上不也是我大越的王么?干嘛低三下四的派人去大明请旨?”

“这你一个女孩子家就不懂了,”郑可摇摇头,“王上是为了主动与大明修好才这样做的,能得到大明皇帝的正式册封,便是天朝承认了我大越,这样就永远熄了大明皇帝征讨我大越的心思。”

“哦......”郑玉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侯爷,”杨牧云悄声问道:“您这样大张旗鼓的征讨存盆蛮,妥当吗?”

“我就是要让他们知道,”郑可昂然目视前方,“我大兵所指,攻无不克。他们除了投降之外,别无出路。”

————————————

安南大军向西行进,一路青山迤逦、怪石嶙峋,脚下流水潺潺,风景甚是殊丽。可是官兵们却如临大敌,根本顾不上去欣赏。

最前边的是陶方晋率领的乂安道军,陶方晋是安南开国名将陶公僎之子,任后军都督,统领乂安道军。征占城时,他所率的乂安道军没有打过什么硬仗恶仗,可这一次,郑可把他派到了最前面。

一路上,他心怀忐

忑,阮只下了郑可军权时,他一度与阮只走得很近,与郑昭的铁突军起冲突的就是他麾下的乂安道军。经此一事,阮只对他很是信任,昨晚在阮只最危急的时刻,裴都尉首先想到是陶都督能够保护这位阮侯爷,让手下急忙送阮只去陶方晋的营帐,谁知却被杨牧云截了。

阮只身死,陶都督是最紧张的,不知道重掌军权的郑可会怎样对待他。果不其然,郑可借口郑昭养伤,让他领着乂安道军打前锋。

乂安道军的官兵们个个双手举着近一人高的大型藤牌,小心翼翼地向前行走,前边已没有路,只有一条野草倒伏,似被人踩过的野径,最多容两人并排经过,军队要布成这样的队形必然不堪一击,陶方晋紧皱双眉,下令队伍停止前进。

陶方晋两眼仔细打量着周围的地形,新平江在这里逐渐收窄,蜿蜒而上,虽说江水两旁也是野草丛生,灌木横桠,可是相形宽阔一些,更难得的是在那变浅的江水中行进,可以避免丛林山石中层出不穷的陷坑、竹钉、套索、绊发竹枪、荆棘刺等障碍,那些难以发现,令人头疼的小机关不但能够严重阻碍大军的行程,更能让士兵因大量杀伤而降低士气。

陶方晋立即命令军队向下转移,沿江流溯源而上。

新平江在这里的宽度不超过寻常溪水,水深不过膝,宽度可划一条竹筏,虽说曲曲折折,不时还有被水流冲的滑不溜丢的巨石拦路,大军行速反而比在上面快了许多。

存盆蛮人彪悍善战,几百年来一直与安南人争斗不休,安南陈朝宪宗时期大举征西,降服了很多部落,其中就包括了存盆蛮,陈宪宗得意洋洋,让人在临着新平江上游的一处石崖上刻了一篇《征哀牢纪功摩崖》。

路过的安南官兵无人不见,杨牧云路过时还在崖下驻足了好久,为上面镌刻的笔划遒劲的楷书赞叹不已。安南历朝历代使用的都是汉字,杨牧云自然看得津津有味。

安南大军一来,存盆蛮便屈膝投降,可大军一撤,他们便故态复萌,不断袭扰越人的村寨县镇。存盆蛮善于在山石草木间布置机关,这陶方晋是知道的,但他也深知蛮人也决不会放过在江流中布置陷阱,因此命下面的士兵全力戒备,空中、两侧密不透风地山林中,甚至水下的鹅卵石,生怕会突然从里边窜出个什么东西。

待前方的探子回报说没有危险,他才放心的让队伍继续前进。

“存盆蛮怎会愚蠢得袭击我军大营?”陶方晋一路上百思不得其解,“难道他们都活得不耐烦了吗?”尤其诡异的是,别的军士死伤不多,而阮只连同他营帐周围的数十名王宫禁卫全部死了个干干净净,一个活口都没留下,仿佛这群蛮人是专门来找阮只晦气的。

“难道是......”他不敢再想下去,只默默祈祷,希望存盆蛮见安南大军前来,弃刀枪出来投降,这样便可免去一场刀兵之灾了。

神情正恍惚间,忽然前方枝头剧烈摇晃,怪啸声声而起,猝不及防的士兵纷纷惨叫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