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正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九十七章 丁列归京(2 / 3)

作品:《大明正统

明朝大军转向云南,身在谅山的丁列松了一口气,可文渊州寨还在明军的掌握中,他需要重新布置谅山的防线,还有等朝廷派新的宣抚使来。可黎元龙的王旨一到,却宣明让谅山君黎宜民节制谅山路军民人等,要丁列向其交接谅山路的军政大权。

旨意一宣读完,丁列长长的松了口气。这些日子他一直没能睡一个好觉,眼睛都熬红了,生怕一闭上眼明军就杀进城来。尽管他一直向东京催促援军,可自上护军黎受带来五千人外,就再也没了下文。多年的行伍经验本能的告诉他,这是朝廷要放弃边境一线的前兆。相比起谅山,更重要的是安南的都城东京。黎元龙的目的已很明显,并不奢

望丁列能够在这里挡住明朝大军,实际上他这点儿人根本也挡不住,只是能够尽量迟滞明军的进攻,为后方组织防卫力量争取时间。

意识到这一点,丁列的心一沉,开始后悔把独生子丁煜带了过来。但这个节骨眼儿又不能送儿子回去,谅山上上下下的军民人等可都瞧着他这位大都督呐!这种有损军民士气的事可不能做,这样会把所有人最后一丝坚守的信念断送掉。

每天的日子变得及其难熬,与他一样夜不能寐的还有上护军黎受。黎元龙把他派到这里来的意思再明白不过,黎受出身王族,这个时候需要一王族的柱石与谅山军民一起抵抗外侮,很不幸他被选中了。

不但他们,谅山路的每一个人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一俟明军出现,就意味着最后的时刻到来,战争一旦打响,就无人能够幸免。谅山路的一些老人开始对人们讲述四十多年前明军打过来的恐怖景象,无形中更加重了人们的恐慌气氛。

因此和议达成的消息一传开来,整个谅山路的人沸腾了,他们敲锣打鼓,好不热闹,比东京等地更加热烈。

丁列和黎受开始整顿兵马,黎受领来的五千人不用带回,就在谅山路驻扎。而丁列带来的一千神武卫兵马是东京卫军的精锐,轮班宿卫宫城的,非特别旨意不能留驻地方,因此是要带回的。

回东京那天,黎宜民特意摆酒为丁列送行。

“终于可以回东京了。”每一位神武卫官兵脸上都洋溢着喜色。

只有丁煜不知轻重,哀叹明军没能杀过来,否则以丁大公子的本事,一定大杀四方,立下不世功勋。不过他的言语无人应和,丁列听了,当即把他叫过来臭骂了一顿。

回程的路途是轻松的,速度也比来时慢,五天后,丁列领着一千神武卫官兵到了东京城。

迎接丁列一行的,除了大都督府和相国府的属官,还有兵务司的官员,当然,其中少不了杨牧云,领衔他们的,是相国阮炽。

躲过了一场兵灾,大家彼此见面一阵寒暄,迎大都督入京为其接风洗尘。

丁列很敏锐的发现,黎元龙并没有派人来召他入宫。想当初郑可归来时,黎元龙亲迎出城,这待遇不可同日而语。虽然郑可是挟着定占城、平存盆的战功而来。但他这位大都督被王上晾着,滋味毕竟不好受。

阮炽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遂劝了几句,领着他径直向自己的相府而来。这位相国大人显然比王上的兴致要高,在府中大摆筵席,招待丁列一行人,仿佛是庆贺大都督打了大胜仗一般。

筵上觥筹交错,几杯酒落肚,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本来太尉大人是要和本相一起来出迎大都督的,”阮炽笑着举杯说道:“不知为何却爽约了。”

丁列哼了一声,“他郑可会来迎我?不在王上面前奏本督一本就不错了。”

“太尉大人是立过不少战功的,”阮炽说道:“眼界甚高,除了王上,别人一概是不放在眼里的。”

“啪——”丁列将酒杯重重的顿在桌案上。

“大都督息怒,”阮炽亲自拈起酒壶为丁列的杯里斟满了酒,“太尉大人官阶毕竟高于你,是我大越柱石,王上也是颇为倚重。私下里你应当主动去与他修好才是。”

“我呸——”丁列忍不住怒道:“他既然看不上本督,本督也不去睬他。讨伐几个蕞尔小邦,立下些许军功有什么了不起?明军一度威胁谅山时,也不见他主动请缨带兵来援......这就是个小人,就会打一些取巧的仗,碰到真正强手就溜边了,当年和先王一起时是这样,现如今还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