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正统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百四十七章 夫妻计议(2 / 2)

作品:《大明正统

“侯爷......”郑夫人额头微微蹙起,但还是尽量放缓了声音说道:“妾身是一妇道人家不假,可也明白中原的一句俗话’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现今朝局变幻,侯爷您还是早做打算的好,免得以后追悔莫及......”

“你什么意思?”郑可脸色一沉道:“是要本侯跟着黎宜民造反不成?”

“侯爷言重了,”郑夫人倒了一杯茶,端至他的面前,“大殿下和三殿下一样,都是王上的子嗣,无论谁继承王位,还是他们黎家江山。当年要不是因为巫咒之祸,杨氏贲和大殿下也不会被赶出京城,这大越的王位说不定就黎宜民坐了。”

“夫人......”郑可摇摇头,“本侯已拥立三殿下为王,现再首鼠两端,与黎宜民私下相交,那不就成了乱臣贼子了吗?”

“侯爷不可执念太重,这话看要怎么说好,”郑夫人道:“想当初大明洪武皇帝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称帝。他的叔叔燕王朱棣不服,起兵靖难,经过四年血战,攻入金陵,夺了他侄儿的皇位......”顿了顿道:“可现在有谁会说他是乱臣贼子呢?自古成王败寇,侯爷您连这个道理也不明白吗?”

郑可目光一闪,“你是要本侯跟着黎宜民靖难?”

“侯爷,”郑夫人道:“趁着您现在手中还握有一些兵权,还是早些决断的好,妾身不希望咱们家落得阮廌那样的下场,到十六日阮廌全家就要满门抄斩了......阿皓他才八岁,难道你忍心他终有一日被押上法场吗?”说着轻轻啜泣起来。

“夫人......你怎么哭了?”郑可心肠一软,劝慰道:“你说的何尝没有道理,可起兵靖难也得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我既已拥立了三殿下,又怎能出尔反尔?”

见丈夫的态度有了转变,郑夫人止住了哭泣道:“这个主意难道还要我一妇道人家来给侯爷你出吗?王上死得不明不白,疑点重重,岂是她阮氏英把帽子扣在阮廌和阮露的头上就能一了百了的?”

“你是说王上的死很是可疑?跟阮廌和阮露没有关系?”郑可眉宇一展说道。

“侯爷,你也是先王驾下的老臣了,怎么连这其中的伎俩也不明白,”郑夫人道:“阮廌他跟你一样是开国元

勋,对先王与王上忠心耿耿,现已致仕还乡,害王上的因由何在?至于阮露谋害王上就更不可能,一个贱婢而已,还指望着攀上高枝能够一步登天呢!不明不白就把最大的靠山给推倒了,这不自寻死路吗?这世上岂有如此脑残的人?”

郑可的面色凝重起来,看了她一眼道:“夫人说的有道理啊!可这已成定案,又如何能翻案呢?”

“这不是能不能,而是敢不敢,”郑夫人灼灼的目光盯着自己丈夫道:“妾身要是侯爷您的话,定想方设法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哦?”郑可目光闪烁,微微一笑道:“要如何查,还请夫人指点。”

“这就不需要我一个妇道人家出面了吧,”郑夫人目光一转,郑重道:“侯爷去找大殿下,相信一定会有办法的。”

————————————

黎简走出宫门的时候,天色已暗了下来,这位京抚司的一把手现在心事重重,站在宫门口怔怔的站了一会儿,方举步向南走去。一队手下紧随在他身后。

“阿爹,”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位身穿京抚司官衣的青年,在他前施了一礼道:“孩儿见过阿爹!”

黎简皱了皱眉,瞥了一眼身边的手下,对那青年道:“本官是怎么跟你说的?在这儿不准用家里的称呼!”

那青年嘻嘻一笑,“孩儿......不,属下知错,现请指挥使大人借一步说话。”

黎简哼了一声道:“这里都不是外人,你直说便是,不用有什么顾忌!”

“是,指挥使大人,”那青年脸色一正,“阿娘她病了,请您回家一趟。”

“什么?”黎简脸上微露讶异之色,“她前两天还好好的,怎么就病了?”

“她心中一直牵挂着您,”那青年道:“您还是赶快回去看看吧!”

“嗯,”黎简点点头,吩咐左右,“你们先回去吧!不用跟着本官。”

“是!”众手下齐应一声停下脚步目送黎简离开。

黎简跟着那青年上了一辆马车,匆匆去了。

那青年叫黎得宁,是黎简唯一的儿子,现跟着他在京抚司当差。别看他年纪轻轻,身手很是不错,而且还坐上了千尉一职,在京抚司里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马车碾过清静的街道,发出清晰的辚辚声。安南王的离世在整个安南国是一件天大的事,因此整个东京城禁止了一切娱乐活动,连商铺也歇业关门,街道上的行人甚少。

“你阿娘她得的是什么病?”黎简望着车窗外寂静的街道问道。

“孩儿也不大清楚,”黎得宁说道:“或许是心里一直念叨着您,念着念着就病倒了。”

“是么?”黎简目光一闪,“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没有啊?孩儿会有什么事瞒着阿爹您呢?”黎得宁笑笑,却躲避着他的目光。

黎简盯着儿子看了一会儿,忽然伸出手抓住他的手腕喝道:“说,究竟是谁在指使你?”

“哎哟——”黎得宁大声呼痛,“阿爹您赶快放手,您快把我的手给捏断了。”

黎简不为所动,仍道:“说,究竟是谁?”

“阿爹......阿爹你误会了?”

“我误会?”黎简冷笑,“这根本就不是回家的路,说,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