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锦鲤娘子 / 章节正文阅读

143、番外(2 / 2)

作品:《锦鲤娘子

那时他没吭声,在心里想起了赵沛柔,懵懂的想,也不是没开窍,若那些姑娘是赵沛柔,他也愿哄着宠着的讨人欢心,一起踏青赏花,高谈阔论。

这些年,赵家人回京师,沈家远赴青州,小石榴和赵沛柔断了联系,却也常常想起她。小石榴搞不清他究竟是在思量故友,还是真的倾慕,再或者,娘亲和奶奶说他不开窍,他心里气不过,用赵沛柔做幌子,暗示自己开窍了?

小石榴揉揉发胀的太阳穴,拿起书架上放着的小书袋,书袋很旧,颜色褪成灰白,软塌的不像样子,好像一用力就可以扯烂成两半。这便是临分别时,赵沛柔亲手所做,送给他的礼物。

他一直留在身边。

……

第二日清晨,照顾他们饮食的婆子熬了肉粥,上了滑溜鸭腹、清蒸时蔬等两荤三素,外加莲子鸡汤,菜色比平日丰盛,一来给王、宋二人进补,而来也有祛晦迎新之意。

三人赶紧道谢,那婆子拿着托盘笑盈盈的说吉利话,“祝公子们平平安安,年后考个好功名。”

正说着,卫石来了,他赶早集,买到了几尾新鲜的鱼,送来给他们补营养。看见小石榴眼下青黑,眼里还有红血丝,担心的问,“小少爷昨夜没睡好?”

“嗯,没事,卫石叔,我心里有数,会照顾好自己个的。”

小石榴昨晚浑浑噩噩,做了一宿的梦,觉是没睡好,精神头却十分不错。卫石从小看到大,知道他是有分寸的人,嘱咐几句就回铺子了。

过了两日,终于到复诊之日。白天去合氏医馆,才知那晚上有多幸运。

合氏医馆诊金低,药价实惠,但每日只有两位医者坐诊,每人瞧五十位病人,到了的去取号码牌,听号入内,过时不候。

“为何不多几位医者坐诊,队伍都排到街口了。”看着手中第四十八号木牌,和长长的队伍,小石榴疑惑问道。

那夜在医馆里,光是药童就见了二十多个,能看诊的医者至少在五位以上。

“咳咳咳。”排在小石榴背后的一位佝偻老者咳嗽几声,缓过劲后,嗓音沙哑道,“小郎君有所不知,此乃故意为之。”

“为何?”小石榴追问一句。

“合氏医馆在照顾穷人,看一次病,要排一天的队,只有穷人才愿意,富贵之人就被筛出去了。”老者说道。

小石榴恍然大悟,看着合氏医馆的招牌肃然起敬。

到了下午,终于轮到他们看诊,王、宋二人被药童带入内室查看伤处,小石榴在外等候,他左右看了几眼,没有瞧见赵沛柔,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今日还想当面和她好好叙旧,顺便邀她弟弟一块出来相聚,不过,这样是不是有些不妥?

小石榴正胡思乱想,一个药童给他端了杯热茶,正好是那晚一起去拿药的,他们说过话,算是认得,小石榴拱手致谢后问,“在下冒昧一问,赵姑娘那晚为我等破例,合大夫没责怪她吧?”

小药童十四五岁,心直口快,笑答,“没有责怪,姑娘第二日就回府了。”

小石榴愈加失落,没待答话,小药童好奇心起,问道,“年后姑娘大婚,公子去吗?公子瞧着满腹诗书,一定很有才华,到时候和我们一起给接亲的出难题,好不好?”

小药童越想越是兴奋,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而小石榴如遭雷击,愣在原地,呼吸都忘记了,浑浑噩噩的应付完小药童,等同窗看完诊,又行尸走肉般回到小院。

也对,赵沛柔和他同岁,早就到了说亲的年纪,是他被重逢冲昏头脑,忘记这茬。

小石榴细细思索了那晚的情景,越想越苦楚,娘亲和奶奶说得对,他这窍,开得太晚了。

过了两日,卫石来送新鲜瓜果,听婆子说这几天小石榴天没亮就起,子夜才熄灯,连叹小少爷辛苦,该多注意休息。

小石榴微笑点头,却照例温书到深夜,为春闱蓄力,也为错过的人,忙起来,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

赵沛柔回到家,既期待小石榴会递信,又惶恐他递信,百般犹豫和矛盾之间,除夕过,新年至。

他的信,到底是没有来。

几位姑妈带着表姊妹们来家里拜年,赵沛柔最长,带着姊妹去院子里闲逛,风大刺骨,几个姑娘逛了一会,又回到屋子里煮茶聊天。

“沛柔姐姐,要成婚了,你怕吗?”二姑妈的小女雪妍好奇问道,话一出口,围坐成一圈的小姑娘们笑做一团,有说雪妍小小年纪说这些不害臊的,还有说她不会说话的,新娘子哪里会害怕成亲,高兴还来不及呢。

赵沛柔垂眸啜了口茶,瞧上去是害羞了,眼底却是空洞。

怕,自然害怕,未婚夫的面都没见过几回,还有了心上人,徐家新妇,恐怕不好当。

可退婚,又是痴心妄想。

夜里,赵沛柔睡不着,睁着眼望着帐顶的刺绣,她不知道,此刻小石榴也辗转难眠。

直到了深夜里,昏沉入睡的二人,竟梦到了同一个场景。

那年,他俩只有八岁,小石榴带着赵家姐弟去听戏,天色青湛,风和气清,赵沛柔犹犹豫豫,喊了他第一声,“煜皓哥哥。”

梦醒,赵沛柔惊讶了摸了摸泪湿的枕巾,坐起身,叹了口气。

小石榴点亮了案上的灯烛,拿起了书本。既然睡不着,不如多看书写字吧。

一片心意,晚来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