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157章当危机遇到良机(2 / 3)

作品:《诡三国

金银稳定,便是经历千山万水,依旧是金银,不像是其他物品,会因为潮湿或是遇火而损坏,如此一来,从外域到华夏,金银就会成为最通用的物品。

如此一来华夏多余的产出,就有了销路……

荀谌之前以为,华夏的产品是短缺的,但是一直等他到了平阳,也了解了长安三辅之地的情况之后,才明白其实华夏在大多数的时候,都能做到产品是有存余的。

只不过『存余』,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谷贱伤农啊!』荀谌感慨着,然后再次重复了这一句话,这四个字,然后长长叹息着,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非要骠骑说破了,自己才能明白?

大力发展,或者说全力发展农耕的后果是什么?

就是『谷贱伤农』。

当然,荀谌所不了解的是,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可以长时间的剥削剩余价值的权柄,会下意识的抑制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封建王朝到了一定时期之后,嘴上喊着农桑为本,但是实际上一点都不会重视农桑技术的持续研究和提升一样。

历朝历代,哪一个是研究农业技术,然后当上了大司农的?

除了斐潜这里,便是再无旁人。

斐潜勾勒出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当国家稳定下来,水利设施生产技术的提升,必然会导致农产品的产出超过了总需求,导致单价的下降,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士族乡绅会利用各种手段,使得自耕农破产。

这几乎是无解的,因为这就像是官僚必定腐败一样,当权柄在手的时候,人性当中的贪婪必定会一次次的诱惑着,最终沦陷。所以耕田即便是再多,也不能转变华夏土地兼并的结果。

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出去。

而引诱走出去的策略,就是金银。

农产品有保质期。

金银没有。

一旦华夏的财富价值观从土地转移到了金银上,这种被激发出来的欲望,将会使得华夏人越过崇山峻岭,渡过大江大河,穿过茂密森林,在原本的土地不够,家族众多的挤压之下,自然而然的对外扩张。

就比如像是荀谌自己一样。

当年被家族排挤的他,还不是一样选择了往外走?

荀谌仰头而望,虽然当下是在夜间了,可是荀谌眼中却有了更多的光明……

在荀谌眼中,未来似乎有一点清晰了起来。

……

……

汉中,南郑。

斐潜的超前谋划在推进,而曹军却依旧盯着地盘……

一封八百里加急的信报,摆放在李典的桌案上。

李典来来回回的看了两三遍之后,将其递给了常林,『曹军恐有进军汉中之意。』

在常林之下,还坐着马恒和马忠。

二马原本都在川蜀,后来徐晃入川之后,汉中不免有些空虚,于是调到了汉中之地,加强汉中的力量。马恒和马忠原本在川蜀之中只能算是中下层的管理人员,现在到了汉中之后便是隐隐的成为了李典的左右手,也算是一种晋升。

李典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心中泛起了波澜。

他既有些期待和曹军交战,又有些担忧和无奈。

早些年李典投降的时候,他是不甘心的,后来斐潜找曹操要回了李典的家眷族人之后,这才算是安下心来。但是李典安心,不代表李典的族人都心甘情愿,毕竟李典族人在山东生活了那么长的时间,忽然一下子要么只能在关中河东定居,重新置办产业耕作土地,要么就要跟着去阴山,难免会有点嘀嘀咕咕。

不过,随着李典地位的稳固,权柄的水涨船高,这些李典族人又是一改之前的埋怨,变成了骠骑大将军的信徒……

骠骑就是好啊!

当年曹贼口口声声说重视,结果呢?不过就是个小偏将!

现在骠骑给的多实惠!

哎吖吖,真香!

李典族人喊着,要永远支持拥护骠骑,要高举……咳咳,反正就是这么一个意思,浑然忘记了之前他们刚到了关中北地的时候,还在嘀咕腹诽骠骑,咒骂李典的无能,竟然被骠骑抓了,害得他们要背井离乡……然后现在喊着关中就是他们的家乡!

所以李典族人的态度改变,也同样反过来影响到了李典。

可是真的要面对之前的『上司』……

这隐隐约约的刺激感,究竟是从何而来?

常林看完了,没有马上说话,而是递给了下首的马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