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三国之黄天当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41章 大旱(1 / 2)

作品:《三国之黄天当立

郁临风匆匆回到了常山,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了钜鹿。

在田丰、荀彧等人的陪同下,视察这里刚发展起来的农业基地。

这里是按他构想的生态链打造出来的。

用水车引河水入渠,汇聚成纵横交织的灌溉网。

有些地方还被挖成一块块堰塘。

堰塘周边是一块块的农田,还有圈起来的一些养殖基地。

红薯的藤和叶可以喂养家禽。

猪、鸡、鸭等家禽的粪便可以肥田。

形成一个循环。

但此时他心情不是太好。

自开春以来,雨水就非常少。

特别大汉北方,都陷入一片干旱的景象之中。

这或许也是小冰河时期的特点,灾难频繁。

哪怕在后世,干旱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何况在生产能力低下的古代。

此时的干旱,就代表着这一年收成基本没指望。

更可怕的,接下来能预料到会有大批的蝗虫出来祸害人间,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虽然水车能将河中的水提起来,但长时间不下雨,河水也会越来越少。

灌溉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因为土地内部干燥了,水灌溉进干枯土地里首先就会损失掉一大部分。

四月本就是庄稼需要大量吸收水分的时节,小部分农田还能通过水车提水灌溉,但几百万亩农田,就是把人蹬死,提上来的水也不够用。

郁临风看着脚下略有些干硬的农田,还有农田里因缺少水分滋润直不起来的庄稼,满是心忧。

“黄先生,您观过天象,大概要什么时候才能有雨下?”

黄承彦看了看天,虽然才四月,但太阳却照得人闷热异常,很不舒服。

“州牧大人,老夫这几日夜观星象,只怕这一个月,都没雨下。”

“一个月?”郁临风挠了挠头,满腹苦涩。

“先生,若一个月不下雨,今年粮食会绝收吗?”

田丰道:“绝收倒不至于,钜鹿水系还算不错,并且有一口大泽。实在不行,我们可以保住河流及大泽附近的大片土地。但减产五成是有可能的。”

“不行,减产五成只怕云州百姓会挺不到明年收获。”

现在粮食产量本就有限,黍米等作物一亩地能有个两三百斤就不错了。

南方水资源充足得多,且气候温润,可以收获两季粮食。

所以宋代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后来苏杭一带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繁荣,粮食主产地又移到了洞庭湖周围的湖南湖北一带。

清朝时发展成“湖广熟,天下足”。

这也是古代一遇到灾害,都往南方跑的原因。

但这里是北方,粮食都只能收获一季。

若减产一半,根本就不可能养活现在云州治下的八百多万百姓。

郁临风此时真想把杂交水稻弄出来,可惜他也就认识那四个字,具体是怎么杂交出来的,一无所知。

只能指望常山书院到时培养些农业专家,再看能不能弄出来。

红薯和玉米才培育了两次种,种的也不算太多。

本来还打算今年全部留种的,实在不行到时也只能先救人命再说,留一部分作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