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五 好好的一桌饭(2 / 2)

作品:《大明:我爷爷是洪武大帝!

“好好,都有!”

祖孙几人正欢笑一堂,贾贵进来禀告,太子朱标来了。

“老大还没吃饭?正好,一桌好菜呢!”马皇后笑着起身,亲手给儿子拿碗筷。

朱标挨着老爷子坐下,“父皇!”

老爷子瞅瞅他,目光有些嫌弃,“要吃饭不知道早早来,别人都吃上了,你中途加塞儿!”

“父皇说的是,儿子的错!”朱标笑道。

“你也喝点吧!”老爷子看他一眼,“今儿菜好!”说着,看看桌上的那些海鲜干货,“妹子,一回让人把这些海里的干货,给朱善还有几个翰林学士送去。”

“还用你说,早就准备了!”马皇后笑道。

“大孙,你可知为啥给他们送东西吗?”老爷子笑问。

“孙儿知道!”朱雄英回道,“是束脩!”

束脩,起源于春秋士气,相传是孔夫子的门徒,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给老师献上的礼品。

传至今日,民间早已普及。一般的人家送些白米,腊肉布匹。有钱人家讲究六礼。肉干,芹菜,莲子,龙眼干,红枣,红豆。

“咱虽然不大喜欢那些夸夸其谈的读书人,可你将来,还是要尊重读书人。”老爷子开口道,“这天下,不缺种地的,不缺打仗的,就缺读书人。”

说着,老爷子似乎想起了什么,叹息一声道,“当年咱小时候,家里穷啊!那时候咱看人家孩子去学堂读书,眼馋的不行,回来就跟你太爷太奶说!”

“他俩疼咱呀,恰好那年年景还行,你太奶在集市上用鸡仔换了点白米。”

说到这,老爷子又看看朱标,“你姑丈听说咱想上学,托人割了一条肥肉,连夜送来!”

“你太奶领着咱,去给先生磕头,人家收了东西,才勉强答应教咱。可教是教,咱买不起纸币也买不起书呀!”

“哎!”说着,老爷子喝口酒,感伤道,“就这,咱才算没当个睁眼瞎,知道咋写咱自己的名儿,认得点字!”

“说这些陈年旧事干啥?”马皇后开口道,“弄得孩子们心里不痛快!”

“父皇当年创业不易!”朱标道,“儿臣听听,受益匪浅!”

“皇爷爷!”朱雄英问道,“后来呢,后来你上不起学,就不读书了吗?”

“后来年景越来也不好啦,别说上学,饭都没得吃。你太爷太奶病饿而死,咱去了皇觉寺出家,当个了小沙弥!”

老爷子继续吃着肉,继续说道,“他娘的,可是刚吃了几天安稳饭,方丈就找到咱。重八呀,今年年景不好,寺里养不了这么多人,你去外头化缘去吧!”

“这不明摆的撵您走吗?”朱雄英道,“庙里还却您一双筷子,老和尚坏透了!”

“咱当时也这么想!”老爷子开口道,“当时兵荒马乱的,出去路上遇到饿急的灾民,保不齐把咱宰了炖肉都备不住!”

说着,又是一笑,“可咱转念一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年轻时候受罪有啥的。咱就穿着补丁衣裳,带着碗下山。一路走一路化缘,饥一顿饱一顿,遇到有学堂的地方,咱也不管人家答应不答应,就趴在窗户外头听!”

“呵呵,别说,那几年,咱还照葫芦画瓢,认了不少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