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教育和钢铁(2 / 4)

作品:《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清末时期取消科举后,为什么会引起士林的大规模反对,学子们各种狂喷。

就是因为清末取消科举,却是没有及时的补充完善的公务员考试制度……这不是搞什么新式教育,而是直接把读书人上进当官的路子给堵死了!

人家读了一辈子书,不就是为了当官嘛……现在好了,你把科举都给取消了,那还玩个毛线,我不革命你还革命谁啊……

而大楚帝国可没有取消科举,相反,大楚帝国还扩大了科举的录取规模,一大批所谓的读书人都被纳入了行政统治体系了,把他们变成了自己人……

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参加院试后去当了个从九品的科员……但这也是官身啊,而且还能没有阻碍的继续往上爬,大部分读书人还是很满意的。

毕竟大部分人也没那么大的野心,只想要一个体面的工作养家糊口而已。

有野心的人,你也可以继续参加乡试,会试,考中状元来个一步登天,直接就是从六品,而且还能直接进入翰林院工作。

大量书院以及大量民间的小规模私塾的存在,也是意味着大楚帝国内部私立教育的规模还是很大的,甚至比官办教育还要大的多。

最关键的是,这还不用官方花钱!

因此,鼓励并扶持私立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礼教部那边得到了罗志学的指示后,很快根据罗志学的各项指示,做出了初步的新式教育计划。

按照这一项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始,各地方将会进入筹备期,并在明年春季里,所有的官办新式学校都将会搭起架子,并进行招生。

考虑到新式教育体系初版,早期的官办招生也会比较特殊一些,初等小学好说,直接在辖区里招收适龄入学儿童就行了。

虽然镇上只有那么一所初等小学,但是也不用担心满足不了需求……因为不是所有适龄儿童都会来报名上学的……

经过早期教育试点搞低收费义务教育失败后,现在官办教育不走什么义务教育的路子了。

而是走常规教育路子,去读书是要学费的,而且还不便宜,大概和民间私塾差不多一个水平。

学费收上来足以维持镇小学的运营,说不准还能赚一点多建几间校舍。

如果报名人数多,那么就多开几个班……你说镇上的小学经费紧张,老师就那么几个,招收不了太多学生……

开什么玩笑,学生多久可以多招几个老师,多修建校舍啊,收费教育都是嫌弃学生少的,没有嫌弃学生多的。

哪怕是第一年时间上来不及,导致校舍不够,课桌不够,你不会租用房屋啊,不会临时招牌教师啊。

总之,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嗯,实际上,大部分镇小学开办后,还不定能招收到足够数额的学生呢,不太可能出现爆满的情况。

初等小学招生适龄儿童,而县高等小学以上,则是先从社会里招生。

从各民间私塾里招生经过了启蒙教育,年纪比较小的学生入读。

府里的初等中学以及高等中学也是从社会直接招生。

在大量的三年制学生毕业报考之前,这些高一级的学校招生,都还是得依赖社会招生。

这所谓的社会招生,其实主力军也是各私立学校,原来的各种私塾以及书院。

根据礼教部计划,所有私立学校,不管是小估摸的私塾还是大规模的著名书院,都需要进行登记注册,后续按照礼教部制定的学制进行教学,同样施行四级三年学制,即三年初小,三年高小,三年初中,三年高中。

同时也准许民间的部分著名书院,申请设立民办高等院校。

不过所有私立院校,其招生体系也要纳入官办学校的招生体系,不能和以往一样私自招生。

这一系列的新式教育体系推行,需要半年筹备期,明天春天正式推行,不过也没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先搭个架子,后续逐步完善。

而这些都是涉及基础教育的事,短期内对科学技术发展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效果,现在大楚帝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要靠陆军军官学院军械科、皇家理工学院进行推动。

尤其是皇家理工学院方面,尽管办学时间也没几年,但是因为生源质量高,教学严苛的缘故,再加上有一批早期罗志学亲自培养,以及接触过西学的学子以及各种懂得科学技术的西方传教士们,短短几年内还是速成培养了一批基本的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