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视察和城市发展(2 / 2)

作品:《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虽然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坐船前往海外各地,或者乘坐火车前往中亚,东欧地区追求自己的新生活,但是海外领地依旧地广人稀。

如此情况下,海外领地的城市规模自然也就大不到哪里去。

像是新加坡这样的中等规模的城市,之后的海外视察路途里,估计是看不到多少了。

一夜无话后,罗志学在第二天开启了正式的视察。

上午的时候,罗志学前往新加坡海军基地进行视察,首先去看的是显得有些老旧的炮台……

这座港口炮台是用来保护海军基地港口的,在早期的时候为新加坡的港口防卫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的……当然,实际上也可以说没用,因为自从大楚帝国控制了新加坡后,这地方就没有受到过敌人的攻击。

这地方的所有防御设施,包括这座规模庞大的炮台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不过很多东西并不是说没有用到就不重要了,要不然的话,楚国人也不会在加的斯以及多佛尔等几个欧洲直辖领地里构筑岸防炮台了。

这些东西本来就是用来预防万一的。

新加坡的这座港口炮台,早期建设的规模很大,拥有一大三小四座岸防炮堡垒,早期部署的还是滑膛炮,后来则是部署了从海军战舰退役下来的前装线膛炮,如今这里部署有大小六十多门的中大口径前装线膛炮。

这也算是前装线膛炮在海军战舰里退役下来后的发挥余热了。

海军里装备使用前装线膛炮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总量却不少,而大规模使用后装线膛炮后,这些曾经也花费了巨量资金打造的前装线膛炮也变的很尴尬。

其中相当多其实都还具有大量的身管使用寿命,不少甚至都还是全新的储备炮管。

这么直接扔了肯定不行,但是继续作为作战装备使用也不行。

最终海军干脆把这些前装线膛炮全部扔给了岸防部队,作为各地炮台的炮台用炮。

反正帝国里的很多岸防炮台,基本就是个摆设……属于有也用不上,但是没有的话又不太好。

而炮台使用前装线膛炮的话,作战效果也不会太差,刚好可以废物利用,也为曾经大量储备的前装线膛炮的弹药找到了出路。

所以,今天的罗志学就看到了在本土很少能看见现役中大口径前装线膛炮……本土其实也有炮台,镇江炮台,九江炮台就是其中的典型,不过这两个地方都是作为控卫京畿重地,属于近卫军驻防的战略要地,一向来部署的都是最新式的大口径火炮。

镇江炮台,去年还装备了两门三百毫米四十倍口径的先进岸防炮呢,这玩意可是当代顶级战列舰的主炮,就连战舰上也没多少。

没办法,这两个炮台的防备对象,从来都不是什么土著……而是潜在的叛军,尤其是镇江炮台,其作战对象一向来都很清楚的,那就是海军的舰队,防的就是海军舰队突然有一天发神经,沿着扬子江一路杀上去,来个炮轰金陵城。

所以镇江炮台要是不弄点大家伙上去摆着,近卫军那群人睡觉都不安心。

然而海外的炮台就不需要这么讲究了,他们的作战对象是那些土著国家甚至海盗……威胁小的很可怜,所以这些海外炮台更多的是象征意义。

弄点前装线膛炮上去装装样子就差不多了。

所以罗志学就在新加坡的港口炮台里看见了老古董一样的前装线膛炮,其中还有几门门还是两百毫米口径,二十二倍身管的火炮。

如果罗志学没记错的话,这玩意应该是最后一代前装线膛炮战列舰,即济南号战列舰上曾经用过的主炮,也是大楚帝国制造过的威力最大的前装线膛炮。

倒不是说后来楚国人搞不出来更大更强的前装线膛炮,而是没那必要了……因为那个时候开始楚军就已经开始全面研发并装备使用后装线膛炮了。

济南号用这款火炮其实也没几年,很快就换装了新金陵级同款的两百毫米二十五倍主炮。

而这些火炮,后来则是被进行了简单的炮架改装后,运输到了新加坡里安装在这个炮台上。

其他的一些前装线膛炮,则是更老旧了……

虽然这些火炮已经老旧过时,不过那也是曾经帝国最先进的火炮,为帝国的全球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尤其是在印度以及西亚还有非洲进行扩张的时候,前装线膛炮都是海军的主力火炮……死在这种火炮下的土著可不知道有多少呢。

哪怕是到了在欧洲进行扩张的时候,都还有部分战舰装备使用的还是前装线膛火炮,并参与了作战呢。

虽然这些老炮已经没啥用,只能在这些露天炮台里风吹雨淋,不过依旧无法否定它们的历史作用。

参观了炮台后,罗志学还在下方的炮台军营里,观看了当地驻军的礼仪性升旗表演。

随后又前往军港,观看了马六甲舰队的小规模训练……当然,这种所谓的训练还是属于表演性质的,这几艘护卫舰上连个炮弹都没有……更别说什么实弹训练了。

看的主要是操船的演练。

到了下午时分,罗志学接见了南洋各地的军官们,并简单的进行了一番讲话,讲话内容还是以勉励为主,最后还会南洋当地驻军的多名突出陆海军军官进行晋升以及授勋仪式。

其中还有个累计立下了诸多战功的海军准将被封为男爵。

这一天的行程,罗志学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军事进行的的,分贝观看了陆军和海军的基地,设施,观看了演练表演,再开了个会议。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则是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走访视察了新加坡城里的几家主要工厂以及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

其中的马六甲造船厂属于视察的重头戏……倒不是说马六甲造船厂有多么的技术领先,规模多庞大……本土那边一大堆造船厂都比这好。

而是马六甲造船厂,已经是南洋地区里最好的造船厂了,而且这家造船厂除了建造商船外,还承接了部分小型军舰的建造任务,并且还是海军重要的修船厂。

一些寻常的修理任务,在马六甲造船厂这里就能够解决,不用大老远的跑回广州,松江这些地方去修。

看完了马六甲造船厂后,罗志学又去看了当地的几家民间工厂,其中有老生常谈的纺织厂,不过也有富有当地特色的橡胶加工厂。

新加坡这里的橡胶加工产业发展的还算不错,依托南洋各地过去几十年里陆续开辟种植的橡胶园,如今的南洋地区已经成为了大楚帝国最重要的天然橡胶供应地,尤其是马六甲省。

光是它一个省,就供应了帝国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橡胶产能。

如此情况下,他们的橡胶加工产业自然发展的也很不错,帝国里的几个巨头企业都在这里设立了橡胶加工厂。

比如大楚帝国里最大的马车制造公司,金陵马车公司,就在这里设立了轮胎工厂,利用当地的橡胶加工生产轮胎,然后再运回松江的马车工厂进行组装。

嗯……金陵马车公司,虽然是金陵的企业,但是他们的生产基地却不是在金陵城,而是在松江……没办法,金陵城不让搞污染大的工业。

造船,橡胶,纺织,这三大类工业基本就是新加坡,乃至整个马六甲省的主要工业了。

罗志学来视察,自然是会重点考察这些产业,看看发展情况如何。

而走一遍看下来,给他的感觉就是:凑合吧!

虽然新加坡已经是海外称之里发展的算是很不错的工业城市了,但是和本土的城市比起来依旧还有很大的差距。

缺乏足够的配套产业链,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更缺乏高新技术产业。

当然,较真了说,这其实也不是啥大问题……

当代的大楚帝国都开始玩第二次工业革命了,工业的分类越来越详细,种类越来越多……已经不可能和几十年前那样,随便一个城市都能把所有工业类型都搞齐全了。

能够在几个,甚至一个领域里做好,那基本就能奠定大型城市的地位了。

如果能够在几个产业链里吃到一份蛋糕,那么基本上也足以维持中等城市的体面了。

当代的楚国城市发展上,除了松江这个超级城市以及广州,天津这两个城市群外,其他城市不可能,也没必要什么都搞,那是不现实的!

app2;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