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无名之辈 [排球] / 章节正文阅读

第 20 章 省队(1 / 2)

作品:《无名之辈 [排球]

周日,陆琦背着书包风尘仆仆来到省队,参加试训。

本来赵敏想陪着一起来,但是王晓雅突然发烧,有些走不开。继父王建设正带着毕业班,学习任务很重,离不开学校。加上陆琦也不让他们送,所以最后是王建设送陆琦上了火车,她自己到球队报道。

冀省体育局训练中心在边市,负责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队的管理。各类训练馆、体能训练馆、技术中心、食堂、运动员宿舍……应有尽有。

六月初,毒辣的太阳高高挂起,像是一个巨大的探照灯,不停地散发着热量。

陆琦提着行李箱,白皙的脸颊被熏得发红,汗流浃背。

她走到省队基地的大门外,做好登记进去。

省队的大门是一扇古朴的铁质大门,一道道黑漆漆的柱形铁杆插在框架里,最底端是几组滑轮,方便开门。

陆琦拉着行李箱,身穿一件纯白t恤衫,两条手臂垂在腰两侧,弧度优美的肌肉被半袖盖着,摆动间只能看见线条流畅结实的小臂。她扎着马尾辫,黑色的运动长裤被穿出了七分裤的感觉,露出一截笔直的小腿,一米七八的身高分外显眼。

陆琦顺着羊肠小道一路往里走,发现里面的空间更加宽阔。大概是因为基地里还有其他项目,所有省体育局训练中心建得格外大。

路边是一排高大的杨树,枝叶茂密,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下来,金灿灿的。

砖红色的墙上是一排排宣传栏,向来往的每个人展示省队沉甸甸的荣誉。

陆琦在一个宣传栏前驻足,仔细观察。

玻璃窗里是一张被放大的黑白色照片。玻璃窗外有一层浅浅的尘土,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淋,使得玻璃外层雾蒙蒙的。加上年岁久了,照片失色,更加看不清楚。

中间最大的一张照片底下,用黑色水笔写着日期:1993年,全运会亚军。

照片里教练和队员站在领奖台上,脖子上挂着奖牌,笑容灿烂。

旁边是一张小一些的单人照。主角是一个身穿17号球衣的高个女生,毛茸茸的卷发用卡子别起来,手里捧着证书,上面写着“最佳主攻”。

陆琦认识这个人——90年代初,省队的第一主攻手魏萱,擅长暴扣。

她也是沧市体校出来的人才,至今她的照片仍陈列在体校的荣誉室里。

李敏霞主任在开学初曾带她们参观过荣誉室。体校获得的各大比赛的奖牌,都被摆在铺着红丝绒布的托盘里。体校杰出人才的光荣事迹,也被做成宣传海报被裱起来,悬挂在两侧的墙壁上。

其中主攻手魏萱就排在最中心的位置。

李敏霞说起魏萱时,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神色。

八十年代初,华国女排的优秀人才如夏日繁花,层出不穷。她们刻苦锻炼,她们流血流汗。体育馆内每一块木质地板上都曾镌刻她们的汗水、她们的脚印。

当时,作为全国最高水平的运动会——全运会,赛场上可谓是大神云集。

1987年全运会,已经是省队中流砥柱的魏萱,带领队员们在一众远古大神的黄昏战役中,杀出重围,夺得第四名。

1993年全运会,大神们悉数退役,比赛成为各个省队后起之秀的战场。同样成长成熟的魏萱,再次带领大家在强者云集的比赛中勇夺银牌,成就省排球队历年最高名次——第二名。

让人伤感的是,之后魏萱因为伤病缠身,不得已早早退役。其她老队员也因为年龄、伤病,而不得不遗憾告别。

年轻队员还没有成长到可以独当一面的程度,老将就先离去,这对于当时意气风发的省队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

不过她们并没有放弃。年轻队员们咬牙扛起省队的大旗,一次次冲击四强。

但实力、心理因素所限,没能成功。

自此,队伍青黄不接,人才断流。省队也从年轻的四强黑马,跌至勉强能进八强的弱旅,一直在八强左右徘徊。

而对魏萱本人来说,在职业生涯中没能入选国家队,也是一大憾事。

看着这几张承载时间的照片,陆琦忽然想起两年前体校第一课上,徐卫源曾说过的一句话:华国女排的未来,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前仆后继里,也在正当年的你们的手里。

国家队如此,省队也是这样吧。

即便没落了,即便成绩不理想,也没有人放弃。一代又一代的前辈不断拼搏,努力向着最高领奖台走去。

她们或许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取得理想的名次,但每一位为理想事业竭尽全力的人都是英雄。

玻璃上影影绰绰倒映着陆琦模糊的脸,她正抿着嘴,眼里有一种奇异的光。

——总有一天,她也会成为像前辈们那样优秀的人。

清风徐来,几缕柔软的发丝拂过脸庞。树影婆娑,叶片摩擦间发出细密的沙沙声,像是一阵温柔的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