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2章弑义帝熊心(2 / 2)

作品:《历代王朝更迭

虽然史书记述不多,但仅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出,熊心是一个头脑清醒、善于决断的人。但是,熊心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错用宋义。宋义显然是一个眼高手低、纸上谈兵之辈,不堪大用。熊心却被宋义的名声和口才蒙蔽,拜其为将。结果,项羽斩杀自以为是的宋义,又漂亮地打赢了巨鹿之战。兵权落到到项羽手中,熊心再度成为傀儡。当然,用宋义,对于熊心来说也是无奈之举。他没有机会接触军事,也没有时间去慢慢考察人才。

重新被项氏控制的熊心很清楚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以毫无商量余地的语气应对项羽的试探,杜绝了项羽借大义名号占有天下的可能。这一行动显然使熊心死亡的时刻被大大提前了,但也显然给项羽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熊心就这样匆匆登上历史舞台,又匆匆退场。

也许是受项羽驱逐义帝的启发,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因被项羽迁为辽东王的燕王韩广不肯就国,受封为新任燕王的原韩广部将臧荼举起屠刀,将韩广杀死,占据燕国、辽东两地,即燕王之位。

至此,义帝死,义帝之楚国并入西楚;胶东王死,济北王死,胶东、济北两国并入齐国;辽东王死,辽东并入燕国;塞王、翟王降汉,塞国、翟国并入汉国;原韩王死,新韩王立;代王歇复赵王位,赵王张耳降汉,陈馀即代王位。包括自己在内,项羽封过的二十二位帝、王、侯,此时灭了六国,死了一帝四王,反了三王一侯(田荣、赵王歇、刘邦、陈馀),降了三王。由此可见,项羽的分封相当失败,是导致天下大乱的一大因素。

自从暗害了义帝熊心之后,项羽就陷入了马不停蹄四处平乱的麻烦中。后世许多人在评价项羽时,都认为项羽是因为谋杀怀王熊心才价项羽时,都认为项羽是因为谋杀怀王熊心才使得诸侯愤起讨伐。这是一种很荒谬的、一厢情愿的皇权思想。

在项羽分封的诸侯中,除汉王刘邦、临江王共敖之外,都不能称得上与熊心有深厚感情。诸侯根本不会把熊心的生死放在心上。共敖参与了追杀熊心的行动,既没有阻止项羽,也没有搭救熊心,可见也不算什么忠臣。刘邦志在天下,与熊心也是相互利用的关系,不存在君臣之义。事实上,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随处可见权臣弑主、奸臣篡权的事件。如果诸侯真的如此拥戴熊心,怎么会眼看着项羽夺走熊心的都城?所以,诸侯反项羽为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义帝熊心,虽然他们中有人以替义帝报仇为借口。

自己种下了因,就得自己来吃这个果。项羽四处救火,开始了疲惫的征程。可是,按倒葫芦浮起瓢,想平定天下,哪那么容易!

项羽对形势判断错误,又因为自身失误导致大量人才流失。他的命运,已经在此时确定了。

有君王运,无君王命!

性格决定命运,每个人都得深入了解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做自己适合并擅长的事,方能最终胜出。能驾驭的叫梦想,反之就是空想,把空想当梦想,反受其乱。

/104/10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