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锦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六十四章:朕的银子这么好拿(2 / 5)

作品:《锦衣

可更奇葩之处就在于,这些世袭的匠人,倒是颇有创造力,他们脑洞大开,瞎琢磨出来的各种火器,竟是五花八门。

甚至可以说,后世几乎所有的火药武器,在明朝基本上都可以找到雏形。

更让张静一觉得奇葩的是,这五花八门的火器,却往往因为工艺不过关,粗制滥造的问题,在军中反而没办法大规模的推广。

说穿了,就是炸膛率太高,毕竟火药是用来伤敌的,不是自爆的。

因而,张静一得出的结论是,在大明,至少火药这门学问而言,匠人们属于开创性过高,但是基础技艺问题难以解决。

解决不了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确实是工艺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银子被贪墨,偷工减料严重。

除此之外,还有使用火器的官军,其实也疏于管理和储藏,甚至没有专门的操练,这便导致,根本无法有效的发挥效能,平日的时候根本不去熟悉火器,等到战时再去抱佛脚,不出问题就怪了。

针对这三个问题,张静一成立了这人文研究所。

主要是从人文入手,用军校的资金,来解决一部分的资金的问题,而且在这里,也确保了不会出现贪渎的情况。

另一方面,请了一些佛郎机的匠人,就是用来解决基础工艺问题的。

在欧洲,战争非常频繁,各国林立,其实某种程度,这数百年来,整个欧洲都处在春秋战国的时代。

因而,各国能否生存,完全取决于军事,谁能造出更精良的武器,更大的舰船,谁就能不断地壮大自己。

总而言之,整个欧洲已经开始慢慢地从骑士战争,演变成了总体战阶段,战争变得更加的残酷,战争的后果越来越无法承受。

因此,军工已经成了所有国家不可或缺的东西,甚至整个国家体制,都已开始向着这方面倾斜。

张静一成立这个研究所的目的,就是让大明不至在这场竞争中落后。

当然,针对这个时代的情况,张静一倒也按照他的预想,设计出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